• 57阅读
  • 0回复

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承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5
第2版(经济)
专栏:

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承包
本报评论员
目前,全国已有近80%的大中型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并且绝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承包之花遍地开。但是,仔细分析,面向社会招标承包的企业并不多。有的企业,名义上也搞竞争承包,实际上只有竞争的形式,没有竞争的内容。有的不是按招标条件和招标程序选择能人,而是凭主管部门的意愿或个别领导人的好恶确定“中标者”。更有甚者,有人竟然借竞争承包排斥能人,安插庸人,使招标承包走了“味”。
为什么有的同志(包括主管部门的领导者和某些经营者),对竞争承包缺乏积极性呢?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的“大锅饭”、“铁饭碗”的体制,企业由国家保着、包着,厂长、经理都由上级任命,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太平环境”当“太平官儿”,缺少竞争意识。一旦把竞争引入承包,便顾虑重重。
有人感到,把偌大的企业交给自己不知底细的人经营,不放心。其实,搞竞争承包并不是随随便便地把企业包给不知底的人。招标要进行公开的答辩,夺标者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摆出自己的条件和方案,接受严格的审议。不仅有主管部门领导的审议,还有职工代表的审议。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这种竞争更容易把各个夺标者的底细弄清楚。倒是简单任命的办法,容易造成貌似有底而实际并不了解被任命者的底细的问题。在30多年的实践中,这种事难道还少见吗?
有人顾虑,有些大企业,特别是经营有困难的企业,即使公开招标,也不会有人投标。实践证明,只要把底牌真正公诸于众,勇于挑重担的能者大有人在。上海101厂招标公告一发布,就有一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公开招标,实是一种发现能人的好办法,只有给大家以平等竞争的机会,那些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有人担心,竞争承包会把秩序搞乱了。许多地方成功的经验证明,如果是严格按照招标投标的规则办事,如果主管部门是真正秉公办事确定中标者,根本不会发生什么“搞乱了”的问题。如果硬说“搞乱了”,它只是打破了过去的旧体制、旧办法、旧秩序,同时也比较有效地打破了某些地方存在的人事方面的关系网。但,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对于经营者来说,靠竞争承包,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大一些。但这压力正可促使他努力奋斗,兢兢业业。而风险大的处境,也容易博得职工群众对经营者的理解和支持;职工对经营者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些改革措施,也更易于接受。竞争承包将有力地促进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
当然,引进竞争机制,是实行企业承包中的一个总的原则,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管理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在实施的时候,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要有先有后,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展。对已经承包过的企业,并不需要都重新来一次招标。有必要实行公开招标的,也要研究好妥善的过渡措施,把工作尽量做得扎实些,且不可赶浪头,一哄而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