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剃头”诗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7
第8版(副刊)
专栏:

“剃头”诗话
黄裳
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读到夏衍同志的信(1月5日),信中引用了一首“剃头”诗。这诗我过去似曾见过。
这诗是什么人做的?无法考证了。估计其时或在清初,因为“剃头”是当时头等重大的政治问题,而诗意隐隐然含有愤懑不平之意,作者或许是一位遗民野老也未可知。其见于著录,则已在清末的《赌棋山庄笔记》里了。
“作文喜学通套言语。相传有塾师某教其徒作试帖,以剃头为题,自拟数联,有‘剃则由他剃,头还是我头,有头皆可剃,无剃不成头’等句,且谓此是通套妙调,虽八股也不过此法。所以油腔滑笔相习成风,彼此摹仿,十有五六。可慨也。”
试帖诗与八股文本是一对,不过有散文韵语之别而已。其特色同是“通套妙调”,而尤以此诗表现得最为清楚。平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未免还是过于繁琐了,现在只须背得此一诗,便可从容套出千百首“饶有唐音”的诗作来。不妨试一下看。任选一个动词与一个名词,前者仄声后者平声,只要套进去,立即可以变出一首诗来。如“赏花”、“饮茶”、“下棋”……都是可以套出诗来的。而且音调铿锵,余韵悠然。如此做诗人,真不怎样困难了。不过有时候也会出现情理欠通的句子,不过不要紧,只要音调和谐,意思如何,已是第二义事,全可置之不论的。
既然是套出来的,出现不合情理的可能性就不会没有。也就是不妨胡说八道了。要求这中间有什么思想,不免是苛求。八股文是要“代圣贤立言”的,也就是说要按照圣人的意思敷衍开去,其中决无独立思考之可能。不过这事也含着危险,既然是胡说八道,那就极可能歪曲或破坏了圣贤的原意,只图念起来好听,全不顾事实情理。这就不只是抹杀了自己,而且也糟踏了圣人。风气一旦养成,则普天下人都会照办,有时候歪理也会变成公论,那可就害莫大焉了。
“剃头”诗是按谱填词的微型范本。近来辑刻历代诗词的风气大盛,宋元以下直至清代都出现了全部收辑的总集。这当然是文化史上的大事业。不过也可以从中看出许多缺陷。词是要填的,有各种词谱为据。试一翻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闺情、吊古、咏物、怀远、伤别之作,除了少量真能自抒胸臆者外,大量的都是同样的腔调,同样的内容,大家千百年来都在咀嚼嚼碎了的甘蔗渣,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说穿了也无非是放大了的“剃头诗”而已。
土八股早已寿终正寝了,不过它的魂魄并未随皮囊而俱去,这也可以算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遗存吧。在现实生活里,这种按谱填词的现象并未见有多少消失。有人曾称之为洋八股,其实追根寻底还是道地的土产,传统的“剃头”诗之类。区别所在只是填进去的字面翻新了而已。这真是一种陈年痼疾,一时要想纠正很不容易。想来想去只有解放思想一法,即从“剃头”诗的套子里挣脱出来,锻炼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努力说出艺术的真话。 1988.2.2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