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技术与经济的先导——访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秘书长师昌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技术与经济的先导
——访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秘书长师昌绪
本报记者 陈祖甲
被自然科学界视为最高荣誉的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三次获奖名单,今天公布了。作为记者,面对着新闻发布会上拿到的一份充满着陌生术语的名单,我有些茫然,很想知道这些科学瑰宝的学术价值,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能起的作用。于是,我访问了师昌绪先生。
今年68岁的师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他多年从事材料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这使他的见解比较中肯、实在。
我请师先生评价一下这次获奖项目的学术水平。他好像早作了准备,打开手头的材料说:“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为了鼓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次获奖的179个项目都属于世界科学前沿的优秀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与创造性。”
我国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已经是第三次了。“这次的获奖项目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
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专家想了想说:要说不同,第一次的不少项目是一些学者从国外研究之后带回来的。这一次完全是在国内研究的。从获奖的主要研究者来看,一半是五六十年代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这次申报和获奖者的范围要比第二次广泛,尤其是地方上申报的项目,获奖数比第二次增加了1倍多。这说明我国人才济济,只要付出辛勤劳动,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接着,这位多年从事科技规划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家,如数家珍地介绍了一些获奖项目:
北京大学廖山涛教授的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是在他原有研究基础上得到的新结果。他给出的三维离散结构稳定性原理,是稳定性推测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国内外著名数学家高度评价廖教授在这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上,取得了深入而有创见的成果。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郭可信研究员等开展的寻找准晶与相同成分晶体间的结构关系规律的工作,是现代凝聚态物理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他们与外国科学家同时在不同的合金系中发现五次对称现象,提出准晶生成晶体学基础。
已故包头第九中学教师陆家羲关于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研究,被国内外组合数学界普遍重视,称他的成就为“组合设计领域中20年来的重大成就之一”。
吉林大学唐敖庆和江元生建立的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是现代理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他们推导出的公式,被称为“唐、江、霍夫曼方案”。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哲教授等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发现和研究,是积30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果,利用比较落后的天文设备,他们发现了88颗小行星和彗星,都经国际组织确证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
还有不少成果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从50年代起组织包括科学院、大专院校和产业部门的几百名科学工作者,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对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考察,为今后解决基因库、大气环流气候变迁等重大科学问题开辟了道路,也为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科学资料。
中国科学院叶笃正教授等研究的东亚大气环流,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动力气象学关于突变理论的研究,为各省市区气象部门的中期天气预报提供了指导,也找到了东亚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和源地。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组织全国30多单位100多位专家花费19年时间编著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等,为我国农、林、牧、医药、轻工部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最重要的基本资料。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纪树立教授等经过30多年调查,首次提出鼠疫的自然疫源地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和疫源地,具有自己独特鼠疫菌生态型的两个理论,比外国学者的研究前进了一步。根据这个规律,我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执行20多年,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鼠疫。
还有南开大学杨石先等对有机磷生物活性物质与有机磷化学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善铭等对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研究,清华大学高景德等对电机及电力系统过渡过程分析和控制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周维善等对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全合成、反应和立体化学的研究,南京化工学院唐明述对碱—料集反应的研究,都对国民经济和技术进步起了很大作用。
作为奖励委员会秘书长的师先生说:基础研究要抓两头。真正是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要抓,不抓我们的科学就要落后。有应用前景的也要抓。他建议,下次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可以增加一些应用研究课题的获奖比例。
(本报北京3月17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