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屏幕缘何“长风”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9
第8版(副刊)
专栏:

屏幕缘何“长风”烈
王永午
今春电视节目的一大特点便是:“长风”劲吹,愈演愈烈。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1月15日至3月15日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中,单本剧不足10部,而连续剧则占到12部100余集。这几周,观众要想看全马拉松式交叉播出的连续剧,要有赶集的热心,要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还要有相当好的记性。与此同步进行的连续剧的诸多首映式或座谈会也使得有关人士疲于奔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说也匆匆。
如果这仅仅是因为要赶3月15日这个评“飞天奖”截止日期,而暂时出现了饱和胀肚的话,我也不会如此担忧了。从暂时的现象里可以看出日积月累的问题,那就是弥漫于屏幕的“长风”。
电视剧越抻越长了。从前几年的四五集已发展到一二十集,不长不过瘾,且还有再长的趋势。能意会的偏要言传,能速写的偏要长篇,叙事拖沓,场景重复,“撒欢”着拍越发没有节制了。似乎一说到连续剧,就必须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格局;似乎拍名人、拍名著不长不足以显示分量;自然也有为名为利而“长”的……
“长风”之下,目光偏向过去,而身边沸腾的改革热潮却无暇光顾;“长风”之下,单本剧、小品、短剧备受冷落;“长风”之下,创作者总有道不尽的“千辛万苦”,你若批评几句,他便无限委屈“我容易吗?!”
“长风”之下,谁考虑过连续剧数量几乎淹没了质量,又有谁考虑过观众的实际承受能力?
电视剧“长风”劲吹,不是个别的现象,它只是“长风”市场的一个柜台而已。“长风”是一种社会病的恶性循环。报刊上长文章屡刹不止,方方面面的长会屡禁不止,短篇小说写成了中篇规模,公文旅行长达数月。一个“长”字耗去多少时间,耽误多少大事!
对于屏幕的漫漫“长风”,既需认真分析,更迫切需要综合治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还不具备大量拍摄连续剧的条件,财力、物力不说,仅就创作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而言,也难以承受连续剧的庞大工程。在这里仅靠“不蒸馒头蒸口气”是不行的。
刹“长风”,决策部门不仅在题材、体裁的规划上要做到比例协调,还要落实到对创作实力的准确掌握上。假如我们的热心总胜过实力,假如“我们辛苦不容易”总比“提高作品质量”叫得响,那刹“长风”就永远是一句空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