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每从气韵见文章——记舞蹈演员周桂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9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每从气韵见文章
——记舞蹈演员周桂新
王颖
总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周桂新,已经30岁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舞蹈演员的上界年龄。但就其舞蹈技艺而言,说他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境地,是不为过的。无论是他扮演《中国革命之歌》中的领袖人物,还是扮演《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抑或是大型舞剧《凤鸣岐山》中的纣王……那每一个个性化动作里都充满阳刚之美,满蕴着顿挫有致的韵律感。俗话说:诗要有情,画要有意,歌要有韵,舞要有姿。如果说做对动作,踩准节拍也算作舞蹈,那充其量不过是一只没有尾巴的孔雀。姿势对于舞蹈,等于是孔雀尾巴对于孔雀,那才是大展美艳之处。但对于较好的舞蹈演员来说,“有姿”并不困难,困难在于演员个性化的独创性,使这种“姿”带着一个舞蹈家自身的特殊印记。
和周桂新交谈过的人也许都有这种体会:这是个“舞痴”。“恨一个人,语言不够用了便动拳头;爱一个人,表情不够用了便拥抱;可见动作大于语言,这是规律。故而有‘咏歌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最直接最强烈,也最能感动人的,是其他艺术都代替不了的艺术。”这是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构成了他的“一家之言”。他对舞蹈,可以说已爱到狂热的地步。为了这种爱,他做了极大的牺牲。且不说他到了而立之年,尚未顾及个人婚事,为了能舞出自己的风采,他的右腿已断裂了两次,左腿断裂了一次。他是腿骨上系着钢丝去舞蹈的舞蹈演员。
以这种爱为原动力,他不但努力学习芭蕾舞、民族舞,并将它们熔于一炉,而且对于艺术的各种旁类支脉,都以极大兴味去观赏、汲取。他写的诗在不少报刊上发表过,他画的画也参加过展览。他在参观法国罗浮宫中的雕塑、绘画时流连忘返……
在《刑场上的婚礼》中,周桂新为了表达激昂的情绪,一下子完成了11个四位转接空中两圈转的不停顿连续动作。在《海燕》里,穿着黑白相间紧身衣裤的周桂新,从静中转向剧动,做出了一组“搅柱倒踢”的连续技巧动作,表现了腰的软度和力度,而且把单一技巧发展成连续技巧。他还吸收了芭蕾技巧阿拉赛贡的技法,完成了连续16个单腿转和双臂同时扇动相结合的旋转,生动地展现了海燕展翅翱翔的形象。看他的舞蹈,似乎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句明确的语汇,句和句间又错落有致,起伏有序,落落分明,流畅贯通。而且在这些舞蹈语汇里,紧裹着他的文化功力、生命之火、艺术情趣、审美理想。
我记不得是哪位古人讲过这样一句话,“每从气韵见文章”,从气韵之深蕴和浅露,可以评判文章的优劣。我想舞蹈亦然。说周桂新舞跳得好,正是因为他的舞姿的气韵中蕴藏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