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在时钟的注视下——一位身残志坚的英国文坛夺魁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0
第7版(国际)
专栏:

在时钟的注视下
——一位身残志坚的英国文坛夺魁者
李云飞
1月19日晚,爱尔兰残疾青年克里斯托弗·诺伦在英国惠特布雷德1988年文学大奖赛中夺魁,他的得奖作品是自传体小说《在时钟的注视下》。
诺伦是都柏林人,今年22岁。母亲生他时难产,经过两小时的抢救他才活了下来,但因缺氧而患大脑麻痹症,从此全身瘫痪。他有脚不能走,有手不能写,有嘴不能说话,连吃饭都得让人喂,听力也很差,只有视力可以,思维正常。他因面部的肌肉不能活动,表情呆滞,与别人交流全靠眼神。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读完了小学、中学,并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文学。他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很有文学才能。1981年他15岁时出版的诗集《决堤之梦》,获得很高评价。他写作十分困难。他父母亲在他的前额上固定一根细长的棒子,他靠移动头部打字,每写一个字平均要15分钟,写一页稿纸要一整天的时间。《在时钟的注视下》这部自传小说就是在这种艰苦劳动中创作出来的。
英国文学界人士认为,诺伦的著作思想深邃,语言隽永,是一名伤残人发自内心的呼喊,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作品结构严谨,语汇丰富。参加这次竞赛的除诺伦外,都是英国有名的作家和诗人。评委会几经审议,诺伦终于夺魁。
惠特布雷德奖是英国最主要的文学奖之一,1971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1985年开始设大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