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从《晴朗的天空》到《忏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0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从《晴朗的天空》到《忏悔》
张健
在苏联,很长一个时期,有不少已摄制完成的影片,出于种种原因,当时没能公演,如影片《忏悔》、《瓦西里·贝科夫,崛起》、《电的祖国》、《苏醒》、《人生的考验》等,还有个别影片上演不久即被禁演,如《晴朗的天空》等。
影片《忏悔》早在1984年就拍摄完成,但一直被禁演,直到1987年初才开始公演,引起极大的反响,有的观众竟买了一天各场的票,从早一直看到晚。1987年5月,在第二十届全苏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获得了特别大奖,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也荣获评委会特别奖。
《忏悔》是一部以高度象征手法批判专制作风的影片。影片一开始就宣布:某城市的一个大人物瓦尔拉姆死了!人们在他的追悼会上歌颂他的功绩。瓦尔拉姆被埋葬了。但是以后接连几天,他的尸体埋葬后又反复几次被暴露在他家的花园里。后来,警卫埋伏在墓地附近监视,死者的孙子也独自来墓地观察动静。当他发现深夜有人来挖墓时,便开枪打伤了挖墓人——一位艺术家的女儿凯特万。原来瓦尔拉姆是个权欲主义者,口头上花言巧语,实际上利用各种手段清除异己。凯特万的父亲和他的辩护人,正是由于违抗了瓦尔拉姆的方针而被迫害致死的。以后这位艺术家之女也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此事在死者的儿子和孙子之间引起了一场尖锐的争吵。儿子极力为父亲辩护,而孙子得知真情后良心受到责备,最后开枪自杀。这时,瓦尔拉姆的儿子才恍然大悟,亲手把瓦尔拉姆的尸体扔出了墓穴。
按照《忏悔》导演阿布拉兹的说法,影片不仅仅是指责苏联历史上犯有错误的当权者,故事讲的也不仅仅是“1937年”。他“作为艺术家,更有责任为所有犯过这样或那样罪孽的人忏悔”。这就明显地指出了,《忏悔》的摄制者们不仅无情地控诉了过去的错误行为,而且还把矛头直指那些仍然坚持错误的人,要他们对曾被迫害的人们忏悔。显然,影片《忏悔》等得以解禁公演,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与社会民主化的结果。
此外,在过去的20年间,苏联的电影和其他艺术一样,似乎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最近一批影片的解禁,使人们感到,这种艺术的停滞状态是人为的,事实上在这一时期,苏联电影不乏优秀之作。这也告诉人们,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经济一样,同样需要思想开放,观念更新,需要改革。
早在苏共二十七大之后,苏联电影界就明确提出电影业的改革问题,就电影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及改革措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建议。如:扩大电影联合公司的自主权,使电影制作者对电影的质量和最终结果负全部责任等。现在不少建议已付诸实践,这对苏联电影事业的深化改革与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苏联电影艺术界可涉足的领域比以前宽了,许多过去遭禁忌的领域,现在已不再是禁区。苏联广大观众也盼望能出现更多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使人们能从影片中真正感觉到生活的脉搏、时代的脉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