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农村土地经营规模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农村土地经营规模问题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不到5亩,一些人口稠密地区,每个劳动力仅耕种2.2亩。许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已不再是种植业;务工、经商的收入远远高于从事种植业生产的收入。留在责任田和口粮田上耕种的是一些妇女和老弱。其中,文盲、半文盲占25.2%,86%是“科盲”。
狭小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狭隘的思想观念。兼业的农民感到不用花费太大的力气,收获些粮食够吃就行了。因此,他们缺乏对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需求,大多数人把资金投向盖房子、买彩电。土地分割零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实施,不利于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大型植保机械因分户经营无法利用而闲置。适用的小农机又因条件限制,添置甚少。浇地也很困难,有的户浇一次水需抬着柴油机转十几个井台。
实践使广大农民懂得:有许多事情单靠一家一户是难以办到的。各地创造了几种较好的经营规模形式:
调整承包地。按机井坐落合并地块,然后根据在册人口分包。地块减少了,理顺了一些关系,不致引起太大的波动,农民拥护。
种粮大户。以一家一户为主体,辅以集体提供的社会化服务。缺点是机农分离。
机械化家庭农场。这是当今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模式,但对社会化服务程度要求高。
机械化集体农场。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只有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才有推广的条件。
农工一体化。组织种田能手成立专业队,务工务农人员同等待遇,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形式。(摘自《现代化》第1期 太央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