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森林病虫害一年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1987年大兴安岭一场大火所付出的代价,难怪人们称它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我国常见的森林病虫害有100多种。近几年遭松毛虫侵袭的松林每年即达4000万亩,无形中减少林木生长量370万立方米,经济损失1.85亿元。
河南、山东一带的泡桐丛枝病已传播到四川、云南等省。美国白蛾、松突圆蚧等害虫也已从国外“偷渡”入境,在我国局部地区蔓延为害。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搞好造林和经营工作。“树壮少生病”。坚持选用不带病虫的良种壮苗,做到适地适树、针叶树与阔叶树、乔木和灌木的搭配种植。幼林生长郁闭后要及时抚育管理,保留适当密度,去劣留优。定期封山育林,并严防火灾,制止乱砍滥伐。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经批准从国外进口的种子、苗木和木材等到达口岸时,检疫机关要严格把关,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消毒处理,严重的要加以销毁。国内调运林产品时,也要进行检查。
开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要健全测报网络,分析测算一定时期内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趋势,及时发布森林病虫害预报,指导防治工作。
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指用多菌灵等农药直接杀死病菌或害虫。现在已较普遍应用一种叫做“灭幼脲”的杀虫剂,害虫取食后,药剂在体内逐渐发生作用,影响害虫不能蜕皮或化蛹而死。也有试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白杨透翅蛾、杨大透翅蛾的。
在生物防治方面,主要是在林内喷撒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制剂,使害虫发生“瘟病”而死。培育一些寄生害虫的天敌,如赤眼蜂、肿腿蜂、矛茧蜂等,也可抑制害虫的大量发生。当然,保护林内食虫鸟类,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摘自3月12日《经济日报》 邱守思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