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评《中国史专题讨论丛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1
第5版(理论)
专栏:

评《中国史专题讨论丛书》
史青
随着历史研究的日趋活跃与深入,许多对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迫切要求对三十多年来乃至解放之前的中国史研究状况和脉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此,由中国史学会《中国历史年鉴》编辑部和巴蜀书社共同发起,邀约一些学有专长的学者教授,编撰出版了一套大型《中国史专题讨论丛书》。这套丛书大体分为史学总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三个类别。目前已经出版的有《义和团运动》(路遥编)、《戊戌变法》
(李文海、孔祥吉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上、下册(田居俭、宋元强编)及《太平天国人物研究》(苑书义、林言椒编),凡五册,约二百余万字。
综览已刊行的几种著作,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套丛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丛书的编撰者们对于中国史研究中有争议的重大问题,不是回避掩饰,而是冷静地剖析阐述,力求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史研究所走过的曲折而又艰难的历程,诸如对中国封建社会中究竟是否有过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有的话,它出现于何时?义和团运动算不算一次革命高潮,如何估计它的反封建性、排外主义及封建蒙昧主义?戊戌变法运动究竟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还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于这些史学界长期以来聚讼纷纭、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已出各书中,都有十分翔实的叙述,并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思考的余地,给年轻研究者指出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可称为这套大型丛书的又一个特点。丛书的编撰者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过时,它过去是,今后仍将是帮助我们打开历史科学迷宫的钥匙,但同时又强调在史学研究中,不应该排斥任何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他们还特别强调在占有资料上下苦功夫,要克服简单化的倾向,不要用感情代替科学分析,并提倡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探索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历史课题,等等。
这套丛书按专题分册,每册除专题研究概述、重要论文选编外,还包括有从1949年以来,国内主要报刊发表的有关该专题的论文、书评、资料及出版专著的详细索引,为读者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久之前,我们在成都曾见到了出版这套丛书的巴蜀书社总编辑段文桂先生。他说,“在出版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它赔钱太多,每出一种都要赔数千元,乃至上万元。但是,为了汇集保存三十多年来中国史研究的成果,总结经验,繁荣学术,并且为新一代史学工作者提供方便,阻力再大,我们也要争取把这套丛书出齐。”我们都深为他的不图赚钱、甘愿为繁荣史学作贡献的精神所感动。据责任编辑透露,巴蜀书社不久还将推出戴逸、罗明编的《清史人物研究》和林增平、郭汉民编的《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要的专题讨论著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