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萨利文认为 中国领导人远见卓识促改革 沿海经济区开放引进前途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1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萨利文认为
中国领导人远见卓识促改革 沿海经济区开放引进前途广
本报华盛顿3月18日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萨利文今天说:“对我们这些希望看到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成功的人来说,中国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大胆和令人鼓舞的决定。”他说,这表明中国领导人已普遍同意,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能用更进一步的改革去解决,而不是放慢改革的速度。他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
萨利文是在他的华盛顿办公室内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上述看法的。
萨利文认为,集中加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然是个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办法,因为这些地区早已具备很好的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和很好的投资机会。萨利文说,之所以说这是个大胆的决定,是因为在发展沿海地区经济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是任何国家的经济改革、任何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都难免的。但他认为,这主要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如暂时的贫富不均等。
萨利文认为,目前发展中国的出口业吸引投资,存在着“机会之窗”。他说当前在世界上,尤其是在美国出现一种趋势,即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劳务在成本中的比重正在日益下降,因此一些国家仅仅靠劳务成本低廉在美国市场上占有优势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现在美国产品中劳务只占成本的20%,甚至15%。现在要靠经营技巧、售后服务、交货迅速来提高竞争力,占有市场。这就要求产地接近市场,靠开放经济,更相信市场的力量。这正是中国在做的事情。但是,廉价劳动力对降低成本变得不那么重要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短时期内,对一系列产品来说,劳务成本低廉仍旧是很重要的。他列出了玩具、鞋、电子产品、家具等。这些产品已开始从香港、台湾、南朝鲜等地转向中国大陆。萨利文认为这就是“机会之窗”。
萨利文说,在吸引投资方面也存在“机会之窗”。中国愿意提供沿海地区发展的机会,外国投资者对此有很大兴趣。中国应充分利用汇率的变化等有利条件,应抓住这个5年到10年的“机会之窗”。
在谈到美中贸易情况时,萨利文说,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来改善投资环境,这很好。他希望中国方面不要担心外国公司得到外汇后会导致资金外流。他说,由于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增长,外国投资者是不会把利润大量汇出的,他们会再投资。这对中国只有好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