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不忘那“风雪帽”——访《雪城》导演之一李文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3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不忘那“风雪帽”
——访《雪城》导演之一李文岐
丁浪
许多观众看了电视连续剧《雪城》后,称赞片头很有特色,主题歌伴着一顶在风雪中滚动的帽子,一下子就将观众带进特定的意境中去了。
该剧导演之一李文岐深沉地对我说:“这个设计是动荡的生活所给予的。”当年,他也是北大荒的“知青”,至今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件“兵团服”和那顶“兵团帽”。“知青”返城有一种强烈的被抛弃感,一切都听由别人摆布,画面上火车奔驰而过,一顶“兵团帽”被扔在风雪中,它滚呀滚向哪里呢,不知道,没有归宿,是个删节号。他创作的主题歌词,没有高雅的言词,全是些大实话,他觉得这样的大实话似乎更能表达北大荒“知青”当年既复杂又单一的心态。李黎夫采用陕北“信天游”的曲调谱曲,也是为了更能抒发深藏在一代“知青”心底的那种摇滚式的不安定的呐喊和抗争。
李文岐从北大荒返城后,扛过大包,掌过大勺,跑过龙套,开过车……那会儿有人说这小子身上有艺术细胞,可以搞艺术。后来在黑龙江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巅的支持下,他闯进了影视圈。又有人说他纯属开车的料,哪能当导演。他确实没有导演的派头,还像北大荒的哥儿们,但他对艺术有执著的追求,有股闯劲,谁说什么都不在意,只认准一点:路是趟出来的,不趟就没有路。他虽然导过几部电视剧,但总不称心,总想拍一些自己熟悉的“知青”题材的片子。其实,写“知青”的电视剧已经不少,但他力图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这一代人的追寻,不是表现悲剧的存在,而是表现美的存在。一种古朴坚韧的美,一种为求生存敢于向任何恶势力进行苦苦争斗的精神力量,而它是北大荒孕育出来的。在北大荒最大的惩罚是孤独,在磨难中大家互相体贴、互相支持,这种巨大的感情力量温暖了他们的心灵。剧组由此确立了展示人间美德为美学追求的总体方向,并上升为对这一代人的生命价值的新的肯定。为了表现这种意蕴,他试图建构一种气氛,叫作“红色的煎熬”,很多空镜头都有太阳,不管什么画面都放在太阳里头。他认为这似乎有助于容易说清楚这一代人的历史与思想形成的历程。
他发挥了画面造型的潜在功能,北大荒的大风雪,一片静静的白桦林,在冰雪水中流动的木排,哈尔滨的欧洲古典式的建筑、教堂,石头子马路……整个情调、气氛、色彩都显示出北方独特的风采。他说:不仅是景物色调,人物的气质、语言、情感与思维方式都应该是北方的。他想沿着“北部片”的艺术风格去做些有益的探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