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一生忠贞 风范长存——纪念陈原道同志英勇就义五十五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4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生忠贞 风范长存
——纪念陈原道同志英勇就义五十五周年
薄一波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多少革命者和党的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34年1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黄公略、赵博生、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陈原道……等等,他们在前线上,在各方面的战线上,在敌人的枪弹下屠刀下光荣地牺牲了。我提议我们静默三分钟,向这些同志表示我们的哀悼和敬仰!”
陈原道同志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党的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已彪炳史册。他的革命精神和高风亮节,永远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原道同志,安徽省巢县青岗人,1901年4月25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沉重的阶级压迫与剥削,使他从小就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情绪。少年时代他就开始探寻国富民强的道路。“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满怀爱国激情,站在学生运动的前列。在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人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他参加了芜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很快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3年,原道同志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和共产党员薛卓汉等,组织并领导了芜湖市学生联合会,举办“夜校”“义务识字班”,在工人中传授文化知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他们还带领上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查禁日货,发表文告,宣传爱国思想。学生们参加了黄包车工人反对军阀压迫的政治斗争。1 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们以芜湖学联和工会为基础,联合各界团体成立“芜湖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组织游行示威,焚烧洋货,出版刊物,严厉声讨日、英、美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恽代英同志对他们的斗争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原道同志说:“敌人有鬼鬼祟祟的阴谋,我们有堂堂正正的斗争。……你们工作得很勇敢,很好!”这一年,原道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6月,原道同志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不久,党派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去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在中山大学,他是一名非常勤奋的学生,研读了大量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以成绩优异兼任过俄文翻译。
1929年初,原道同志回国,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当时,部长是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不在部里时,日常工作便由原道同志主持。他经常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在白色恐怖笼罩着的上海努力开展党的宣传工作,成为弼时同志的得力助手。
1930年2月,原道同志到河南省委任组织部长兼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全党同志关注和探讨的中心问题,就是对革命形势究竟如何估计,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在这个关系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上,党内连续发生了三次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原道同志从苏联回国时,正是第二次“左”倾错误即“立三路线”在中央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原道同志到达河南省委后,省委内部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是围绕对中国革命形势的估计和党在河南应采取的斗争策略两个问题进行的。其实质就是要不要按照“立三路线”来部署省委的工作和河南的革命斗争。在辩论中,原道同志旗帜鲜明,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同省委主要负责人发生意见分歧时,他不屈服于任何压力,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的可贵精神。
省委主要负责人认为:中国革命形势发展不平衡是一种例外的理论。由于河南历来是军阀战争的焦点,人民生活痛苦异常,农民、工人、士兵暴动时有发生,所以自红军占领长沙以后,河南直接革命的形势亦随全国直接革命的形势俱来了。因此,他认为河南的客观革命条件已完全成熟,主观力量也不成问题,应立即举行全省政治总罢工,发动全省士兵暴动,地方暴动,实现河南一省革命的首先胜利。至于农民斗争的领导问题,交给工人群众即告解决。他甚至说,即使在无一同志的地方,只要派一个人去,即可马上发动罢工、暴动,只要三人实行兵暴,就能号召士兵群众使军阀倒台。
原道同志则认为,中国革命形势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革命的普遍特点也是弱点。目前,按照列宁提出的革命高潮发生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河南均不具备。河南农民生活极其惨苦,而他们的斗争却处于抗款斗争的低级自发阶段,尚未上升到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的自觉斗争的高度,斗争的领导权,大多还在富农和豪绅的手中,农民斗争的浪潮远没有和工人运动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所以革命高潮的形势并没有到来。同时,从全省范围来看,我们的党团力量相当薄弱,人数不足一千,而且组织涣散;我们的基本依靠力量工人不过二百,士兵仅五六百,农民两千。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在河南斗争的总策略只能是首先健全发展党团组织,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同时要特别注意农民问题,结合经济斗争,以切身利益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并使之和工人运动汇合起来,进行更有力的政治斗争,为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必要的条件。
省委主要负责人指责原道同志“忽视革命战争”,“偏重主观力量”,“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这种意见得到上边的支持,并给予原道同志处分。原道同志不顾个人得失,写信给中央政治局和共产国际明确表示:“在反对党内主要危险右倾机会主义同时,也不能放松反对‘左倾’机会主义。”他尖锐地指出:省委主要负责人在认识形势、制定策略和建党原则上,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其结果必然要导致党的组织和群众斗争被破坏无余,招致革命的失败;在认识革命的领导关系方面,则是放弃领导,不积极健全发展党团组织,忽视农民斗争,轻视红军发展,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在当时的情况下,原道同志能够提出这些意见应该说具有相当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他对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及其发展规律分析是正确的。
由于河南省委执行了“左”倾路线,摒弃了原道同志的正确意见,使得河南刚刚积聚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到了很大的损失。豫中豫北地方暴动和陇海工人罢工失败,彰德纱厂罢工失败,被枪杀4人,被捕130多人,农民运动没有起来,群众情绪低落,党在河南的地方支部几乎完全被破坏了。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原道同志受党中央委托组成以他为首的贺昌、许兰芝(许后来被捕时叛变)等参加的三人代表团,前往天津解决北方局问题。当时,张金刃(即张慕陶)乘四中全会尚未开完之机,潜来天津活动。张曾当过顺直省委书记,他与在上海组织的所谓党的“非常委员会”相呼应,纠集曹策、蒋晓海、徐东平等人组成所谓“北方紧急会议筹备处”,进行分裂党的活动,对抗党中央,有不少同志受蒙蔽,被拉入“筹备处”。这时已被开除出党的王××也跑到天津活动,与韩麟符、杜振声、郑丕烈等脱党分子,结成反党集团企图分裂党组织。北方局党组织一时陷于“混乱”。
原道同志虽然不完全赞同四中全会的某些决定,但在反对立三路线,维护党的统一团结上,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他和北方局的一些老同志,如:阮肃仙、贺昌、陈复、刘天章等,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把一度受过张金刃等人蒙蔽或影响的天津市委、保属特委、直南特委、太原特委、铁总党团、北方军委,以及唐山、北平等地方组织逐步争取过来,彻底粉碎了所谓“北方紧急会议”的分裂阴谋,同时揭露了韩麟符等叛徒集团,把他们孤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北方局进行改组,成立了新的顺直省委(即河北省委)。原道同志任省委组织部长,实际上负全责。
1931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顺直省委在天津遭到很大破坏。重建后的省委,由殷鉴同志负责迁往北平。不到两月,1931年6月,又由于叛徒出卖遭到第二次破坏。在这两次破坏中被捕的领导干部达数百人。敌人把天津、北平两批被捕的政治犯(其中也包括张金刃和韩麟符等人)先集中关押在北平东北军法处(即清朝顺承王府)审判定刑定案;同年9月又集中关押到“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入狱后,同志们立即开始跟敌人的臭名昭著的反革命的“反省政策”进行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原道、殷鉴等同志与在北方工作过的地方干部共同研究,建立了狱中秘密党支部。一致指出,监狱斗争的策略是争取一切政治犯参加政治、经济斗争,但又要防止冒险蛮干,要把监狱变成我们锻炼学习的“学校”,为党积蓄力量,并相机争取出狱。第一场斗争就是“九·一八”事变会,争取全体政治犯包括韩麟符派、张慕陶派和一些正直的大学教授和大学生,向东北军当局写“呈文”要求释放全体抗日青年出狱,一致在“呈文”签名按手印,当然未获允准,但形成监狱委员会组织,为尔后斗争奠定了基础。同志们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统一认识,紧密团结,不断为改善生活、改善环境而斗争,包括改善伙食、延长放风时间、不准打骂犯人等等,为狱中的学习休整创造条件。同时,党支部又带领大家不断戳穿和粉碎敌人的反革命的“反省政策”诡计,对敌人派来企图以唯心主义思想腐蚀同志们的反动神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原道同志在狱中期间,始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斗争智慧。
1932年9月,原道同志出狱后不几天,即被党派往直南巡视工作。11月赴上海任江苏省委常委兼上海革命工会党团书记。当时上海特务横行,白色恐怖空前严重,党的工作环境异常险恶,工作地点经常转移。1933年1月7日,上海失业工人举行反失业游行示威,游行总指挥李兰平被捕叛变、供出了党的秘密联络点——唐山路颐乐里16号。特务蛰伏其间,恰值原道同志前来联系工作,遂被捕,不久转押南京宪兵司令部。原道同志被捕后,国民党在上海《时报》上立刻发表消息,说“捕获了共产党重要人物”。面对敌人酷刑,原道同志横眉冷对,威武不屈。敌人见硬的不行,就兼施软的,他们屡以中央党部名义派人送食物以利诱,原道同志一一严词拒绝,并在难友中揭露其反革命诡计。敌人还多次指使叛徒“劝说”,原道同志均痛加斥责。敌人的所有反革命手法都以失败告终。
在监狱里,原道同志一刻也未停止战斗。他教难友们唱革命歌曲,用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事迹,教育被捕同志严守革命气节。他那种身陷囹圄而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战友们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敌人无法征服原道同志,就残忍地向他伸出了屠刀。1933年4月10日拂晓前,原道同志和18位同志带着对敌人的满腔愤恨,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走上刑场。他从容镇定地走在最前面,他向牢房的同志依依告别,并作最后的赠言:“同志们,永别了!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我们就要走上刑场。望同志们保重身体,坚定立场,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我们的鲜血不会白流,无产阶级会给我们报仇的……”。原道同志高呼革命口号,带头唱起了悲壮的《国际歌》,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和18位同志一起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当时,原道同志年仅32岁。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烈士的英名与江河长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