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4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书到用时方恨少
李克因
认识社会,搞创作,一少不了生活实践,二少不了书本知识。前者可获得亲身感受;后者可借鉴前人。历史不能割断,谁都没本事两手空空平地起楼台。
所以重视文化的国家和个人无不讲究藏书。北京图书馆虽已早具规模,国家还是不惜巨款大兴土木,把它建成目下世界第二、远东第一的大馆。私人藏书更是优良传统。有人宁可压缩生活费用,也要把心爱的书买到手,以备不时之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回忆青年时代文思之捷,也是他的深刻体会。读书自然是经过消化的,绝非生吞活剥。选取少许为我所用,则要“合法”。毛泽东的诗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便是从唐李贺《致酒行》里的“雄鸡一声天下白”翻过来的。但每首诗作只能用一句,多了不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是经验之谈。找个什么根据,论到什么事物,却想不起来,书又不凑手,这是很大的遗憾。“恨”将起来,便要发愤,逼着自己多读书、多买书。
有一度,若是著书人在政治上
“垮”了,他的著作便彻底“贬值”。许多名字一旦成了“牛鬼蛇神”,写的书便成“毒草”。现已明白,其实大可不必。当时借阅无门,也不免兴
“书到用时方恨少”之叹。有些书已经过时,有人处理掉,有人留着,我是主张留着的。世界上没有无用的书。不是说,正反面的东西都要了解,才算全面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