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与马兰一起看《严凤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5
第3版(要闻)
专栏:两会特写

与马兰一起看《严凤英》
本报记者 魏亚南 潘岗
没等全国人大代表马兰进京,她参加演出的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就向全国播放了。
三月二十三日,记者得到这位黄梅戏新秀刚到北京的消息,就去采访。
门开了,是她!穿一件草绿色夹克衫,黑紧身裤,爽朗,大方,正是电视剧里的“严凤英”。
屋子里已经坐满了人,都是冲马兰来的。有的不知马兰真名,直呼她为
“严凤英”。据说,进京途中,同行的代表和旅客们听说火车上坐着扮演严凤英的马兰,已经“包围”过她一次了。这次来北京之前,她带着同行们诸多嘱托,对大会,特别是对文艺的改革抱着巨大希望,决心履行代表的民主权利。
电视剧开始了,人们指着幼年严凤英的扮演者,问起了马兰的家庭与幼年。马兰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离严凤英家乡不过一百来里,也是黄梅戏的故乡。马兰从小喜欢黄梅戏,十二岁上艺校,是“文革”后第一批进入严凤英生前所在的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演员。
有人问:“你是严凤英的学生吗?”
“不。我是属老虎的,今年二十五岁。严凤英死时我还小,没见过她本人。不过,我非常崇敬这位艺术家,是学着她演的戏长大的。”马兰回答。原来,她们是一脉相承的两代人。
马兰年纪不大,可严凤英解放后演过的戏她几乎都演过,尤其是古装戏《女驸马》使她一举成名。人们怀念老一辈艺术家严凤英,从马兰的成长中得到慰藉。如今的马兰,已是国家的一级演员,曾荣获过戏剧十佳演员第一名。
这时,屏幕上推出一组画面:蹲在“牛棚”中的严凤英,仍在哼唱黄梅戏。一个造反派厉声断喝:“别唱了!”屏幕上的严凤英沉默了,屏幕外,马兰也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
马兰告诉记者,《严凤英》虽是个人物传记片,但它凝聚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坎坷经历,基本情节是真实的,是一代艺术家的写照。
电视剧播完了最后一集,马兰也渐渐从剧情中脱出。她若有所思地说,这后两集“文化大革命”的戏,有人本来想删去。现在,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播放出来了,说明我们的文艺政策确实放宽了。于是,我们的话题又回到她参加人代会如何行使民主权利的问题上。
马兰兴奋地对记者说:“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文艺政策、方针,使得古老的黄梅戏又得到了复兴。目前,在安徽、湖北、江西,不少地方都有了自己的黄梅戏剧团,涌现出许多叫得响的名演员、名剧目。我们团里的人,都有一种事业上的紧迫感,因为剧团的增多就意味着竞争。虽然文艺工作还可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再不会重演严凤英的悲剧了。”
平时,作为剧团的骨干,马兰的演出任务很重,这次是刚刚卸了妆就来参加人代会的。她告诉记者:我们文艺界的人,盼着文艺体制改革方案早日出台呢!会议期间,我要向领导进一言。严凤英当年作为政协委员就提过许多建设性意见,我也不能白当人民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