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小组发言摘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6
第3版(要闻)
专栏:

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小组发言摘编
华东石油学院教授朱亚杰说:
增加透明度保证决策民主化
决策问题是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们都赞成万里同志讲的决策要民主化、科学化,但首先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否则无法做到民主化和科学化。
我是搞能源研究的。在石油问题上,国内曾有一度盲目乐观,现在又出现一种悲观情绪,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大幅度波动?连我这个搞能源的也无法回答,因为透明度不够。
再如电力和煤炭,十几年来电力的缺口越来越大,什么原因?靠煤炭解决能源能够持续多久?靠地方小煤窑解决部分煤源是否有足够的后劲?
赵紫阳同志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沿海地区的能源问题怎么解决。沿海地区恰恰缺乏能源,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
以上仅举一些例子。总之,决策要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增加透明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涵奎说:
政协委员应该有监督权
政协委员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过许多意见、建议和批评,有些意见很尖锐,但总感到不大容易起作用,很多意见没有被采纳。政协讲的是“互相监督”,可是,我觉得我是民主党派,共产党的政治水平应该比我高,我怎么来监督你共产党呢?有自卑感。钱学森副主席在报告中说,只要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政协委员在政协的各种活动中发表的见解和意见,都应受到保护。为什么写这句话呢?就是说政协委员发表意见还需要保护!这样他还能讲什么呢?太弱了!我们要一个权,就是监督权。因此我建议,应该给政协委员以监督权,并制订法律明文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再复说:
政协要保护敢讲真话的人
我们是受到信赖才当了政协委员的,同样,我们也信赖党和政府。因此,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就要有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道义和人格的力量讲真话,包括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是民主议政的前提,政协应当保护这种议政的热情。
如果委员根据事实讲了真话,受到追究和处分,势必要影响其他委员的心态。而政协委员没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怎么行呢!我国有十亿人口,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加一起才几千人,这些人都不敢讲真话,那就没有希望了。
“文革”破坏最厉害的就是民族的文化心态,而文化心态一旦受到破坏,补救起来就难了。目前,在改革中一些人表现出的某种紧张感,怕政策变,顾虑多端,没有长期创业、长期建设心理准备。这就是“文革”对文化心态破坏的一种后果,而且已经影响到了青年一代。这显然是于改革不利的。
西安医科大学教授方亮说:
考察工作不要流于形式
政协委员中专家学者多,是国家最大的咨询顾问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委员的所长。可是在组织委员考察工作时,往往不管学什么专业的都混在一起,一起去发电厂,一起去监狱,一起去纺织厂,匆匆忙忙转一圈,这样很不够。这种做法必须改变。只有把工作考察和委员各自的所长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发现问题,为国家献计献策。
复旦大学教授卢鹤绂说:
希望政协促使合理使用人才
促使社会合理使用人才是政协的重要职责,全国政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很不够。
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大量进入工业企业。可是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不是大量进入工业企业,而是留在学校或到机关,博士等高级人才到企业的更少。因此,工业企业研究发展的能力差。美国大学毕业生大量到工业企业中去工作。40年代我在美国留学时,与我同学5年后毕业的物理学博士有10人,其中8人到了工业企业,1人到纯研究机构,只有我1人回国后到了大学。美国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多,研究发展能力强,经济实力就强。一个工业企业办得好不好,有无发展前途,就看它的研究发展部门怎样。我国科技人才到企业去,要受到很多阻碍,这个问题应该解决。现在我们还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别的国家就看中我们这点。50年后这个优势就没有了,因为那时机器人已普及了。也不能依靠“地大物博”。按人口平均计算,我们称不上“地大物博”。如果再不合理利用人才,让大量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进入工业企业,我们的后代就没有饭吃了。这个意见我在上届政协提过两次,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次还要进一步提出与此有关的提案。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容光说:
发挥监督作用消除腐败现象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就是要我们这些人把民心民意充分表现出来。政协如果不能起到政治协商的作用,也就难谈民主化、科学化;如果不能发挥监督的作用,各种腐败现象就无法根除。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沈醉说:
重视和做好接待台胞的工作
邓颖超主席在1984年元旦茶话会的讲话中提到,既希望听到台湾当局、又希望听到台湾人民的意见,并邀请台湾当局人士和台湾人民以自己的意愿方式来大陆探亲、访友、讲学、就学、进修,大陆人民将给予热情亲切的接待,保证来去自由。这一讲话的愿望去年11月就已实现了,这是中共中央多年来正确制定和执行了对台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所收到的效果,打破近40年来不相往来的封锁局面。从去年11月起到现在已5个月了,接待台湾回大陆的人员已成为各级政协一项光荣而繁重的工作。
我先后接待过40多批、60余人,不包括我的儿子。今年1月间,我又去深圳、珠海等地考察了一下各地接待台胞的工作情况。我准备争取在大会上发言,呼吁要重视和做好接待台胞的工作,这对实现“三通”和统一祖国有极大关系。
北京六一幼儿院名誉院长姚淑平说:
提高保教人员和家长素质
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0—7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我国近几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协委员多次提案,托儿所、幼儿园的数量有所增加,虽然还不完全尽如人意,与过去相比还是有所改善。但是现在,我们的学前教育还不配套,具体地说,就是有了托儿所、幼儿园以后,还要提高保教人员的素质,同时也要提高孩子家长的素质。
现在群众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长不知怎样疼孩子才好,给孩子拚命吃、拚命穿,要么溺爱、放纵,要么望子成龙心切。在各个层次的家长中,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都有很大一部分不懂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有人说中国10亿人,有8亿不懂儿童教育,我看这话不为过。
我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像抓托幼事业那样重视抓好父母教育,开办更多的家长学校,以促进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海洋石油总公司顾问邹明说:
报纸要敢登不同意见
发扬民主,这个我们听了多少年了,但到底怎么发扬,谁来推动呢?我想,人民政协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机会。人民政协委员各界都有,各地都有,也比较了解情况。另外,人民政协素来有敢说话的名声。
人民政协推行社会主义民主化,我看首先就是政协委员的发言要争取报纸刊登。报纸如果只登正面文章,不敢登不同意见文章,这怎么叫决策民主化呢?目前,有些可行性研究,只是挂了个牌牌,常常是根据领导思想、长官意志行事。希望报纸把各种不同的意见拿出来,大家可以互相争议、互相讨论。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沈湘说:
文化建设事业应有总体远景规划
我们既然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两个口号放在相提并论的地位,那么就应该对前者也用相应的精力加以关注。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该预见到将来需要有什么样的文化成就,才能与我们这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地位相称。建议文化领导部门对此拿出一个总体性的远景规划。目前的状况似乎是“堵耗子洞”式的,哪儿出了问题就在哪儿照应一下,缺乏一个有轻重缓急、对不同类别的文化层次分明的管理策略。例如,哪些属于市场消费性的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大众文化),哪些又属于需要国家花一定财力护养的文化。前者是能赚钱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可以向国家纳税的;后者则可能是赔钱的。这种情况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莫不如是。对这不同类别的文化事业,国家有关部门在管理上应明确地区别开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艺术事业健康均衡地发展。
在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的时候,当然也要考虑现实的经济状况,要考虑经济效益,但不能鼠目寸光,不能从单一的角度看问题。文化事业的投资效益往往是难以用钱算清的。今天用1万块钱能做而没做的事,几十年后可能用1亿块钱再做也无济于事。何况用美育来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本身就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的效率和成果。(张权委员:我在联邦德国访问时,主人告诉我,在战后的废墟时期,当人民还在为吃饭问题而发愁的时候,政府依然勒紧裤带,用很高的报酬从国外请一流艺术家为人民演出。他们说,是这种精神气质,从一个方面推动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赞成前不久文化部提出的文艺团体体制改革的设想,只有这样,那些代表我们国家文化艺术水准的各门艺术才能生存下去。否则,一律要求艺术家都去赚钱,对某些人就好比“逼良为娼”。我建议,这种新体制下的国家级演出单位,应实行聘任制,不要纠缠人事,合同期满而艺术素质下降者,即将其解聘,以确实保证少而精。这类真正的尖子人才,要敢于奖励,敢给高薪,比之从事消费性文艺的人来说,拿月薪500、1000元不算多,如此实行,也可从某种程度上遏止艺术人才的外流。
(附图片)
全国政协代表在小组会上  傅旭速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