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摩托车生产应上新台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7
第4版(要闻)
专栏:

摩托车生产应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万贵生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7年多的较快速度的发展,1987年摩托车产量达77.5万辆。目前,摩托车工业已成为具有相当开发能力的行业。但是,我国摩托车工业仍缺少较好的宏观控制和行业管理,新品开发较慢,综合配套能力较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差。因此,推动我国摩托车工业登上新台阶是当务之急。
注重消化吸收新技术,提高综合配套能力,这是要走好的第一步棋。我国原有的车型,其性能和质量只相当于国外50年代水平,技术改造任务相当艰巨。为迅速提高我国摩托工业水平,前几年全国19家摩托车定点企业中,已有13家从日本、联邦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引进了技术。如国营嘉陵机器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济南轻骑摩托车厂等企业,除引进软件外,还分别引进了发动机加工、喷漆、装配和检测等关键设备,使产品的升功率、油耗、噪音等性能指标和外观造型都有明显提高。
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目前只有少数车型达到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下一步的工作是加速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高国产化零部件水平,尽快增强综合配套能力。本着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和少量引进,完善生产、检测手段。如这步走得扎实,到1990年我国的摩托车生产能力有可能从现在的120万辆提高到200万辆,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
产品结构向多样化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目前,我国摩托车社会保有量达400万辆,人均保有量为0.4%,比世界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市场前景广阔。可是原有产品比较单一,不适应出口和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消费层次不同的要求。因此,摩托车产品向多样化发展,满足出口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要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问题。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一面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工装设备,一面抓紧新品开发,1985至1987年共推出7个新品,3年胜过以往20年。这个厂研制成功的15C新型轻便摩托车,男女青年争相选购,1987年这个产品销售3万多辆。事实证明,企业开发的新品越快越多,就越有竞争力。
开展规模经营,建立出口基地,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我国摩托车出口创汇额连年递增,1984年出口创汇347万美元,1987年上升到1280万美元,产品销往美国、联邦德国、东南亚、中东等地,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填补了一项空白。
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摩托车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日本本田公司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是304辆,而我国每人每年只有23.8辆。日本摩托车有4个厂家,其中本田年产190多万辆,雅马哈140多万辆,铃木80多万辆,川崎25万多辆。我国有100多个厂家,除嘉陵厂产量在10万辆以上外,几万辆、几千辆、几百辆的厂家都有。不重视规模经营,是劳动生产率低,缺乏出口竞争能力的主要原因。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全面规划和行业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摩托车行业没有一个出口基地。应当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出口基地,发展出口专厂,并充分利用沿海开放的有利形势,建立和扩大对外窗口,加快我国摩托车工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