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上海的不眠之夜——“3·24”重大列车事故善后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8
第3版(要闻)
专栏:

上海的不眠之夜
——“3·24”重大列车事故善后纪实
新华社记者
从南京开往杭州的311次列车上,一、二、三节软座车厢里,乘坐着193名日本中学生,他们为纪念日本高知市修学校庆30周年到中国旅游。刚刚在苏州游览了一天半的师生们兴致极高,在车厢里说笑嘻闹,打扑克,搓麻将……突然一声巨响,车厢内剧烈震动,行李纷纷跌落,人们东倒西跌——列车冲出本应停车让行的信号机外,和迎面驶来的208次列车当头相撞。顷刻间,一场惨剧发生在人们面前!
事故发生后的两天两夜中,无比震惊和沉痛的上海人民,对这场重大事故中的日中受伤人员竭尽全力进行抢救,给死难者亲属以最大的心灵抚慰。
在千钧重压下抢救生命
客车相撞的消息像一道紧急命令,把上海市公安干警、武警指战员立即动员起来。事故发生后10分钟,上海市消防处南翔消防中队就赶到现场。紧接着,真如、大场、嘉定等7个消防中队的17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队员,也由市消防处处长徐耀标、政委徐松仁指挥,冒着蒙蒙细雨,先后直扑出事地点。
208次列车和311次列车的两个机车紧紧撞在一起。208次列车第一节行李车已“飞”上前面的机车。311次列车第二节软席车厢的3/4钻入前面一节车厢的轮底。这里面就有众多日本客人被挤压着!
消防队员们立即两人一组,分别从正面和侧面钻入撞成“手风琴”式的车厢内。他们利用撬棒、斧头、绳索等工具,在气割的配合下,小心翼翼地搬开挤压在日本客人身上的桌子、沙发、铝管,将死者和伤者找出来,伤者急送医院抢救。两位日本客人被面对面挤压在一起,动弹不得,周围都是一碰就可能倒下的物件。消防队员先给他们吃止痛药品,外头送进来仅有的一罐饮料,消防队员给日本客人;车顶上滴下冰冷的雨水,消防队员把自己的头盔给日本客人戴上。经过12个小时奋战,消防队员们共找出日本客人33名,其中14名是生还者。
市公安局交通处接到报警后,先后出动近30辆交通指挥车飞驶现场,迅速管好现场交通秩序,建立现场指挥所。深夜浓雾天气,能见度仅20米,交通警仍在寒风中指挥。
武警上海市总队接到报警后3分钟,一名副总队长就带领第一个抢救组奔赴现场。总队长卢林元带领第二个抢救组到达后,就一直在现场指挥抢救达20个小时。600多名武警战士,纪律严明,维护现场秩序,搬运死者遗体,看管好列车上搬下来的行李物品。
驻沪陆、海、空部队指战员也纷纷赶到现场维持秩序,投入抢险。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周顺兴率领两个连赶来了,其中有人所皆知的“好八连”。海军和空军第一医院也派出了医疗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护理。担架不够,战士们就轮流背。武警总队还开来了两个摩托车连……
手术台上与死神的争夺
雨雾蒙蒙的事故现场,来自上海10多家医院的100多名医护工作者来回奔忙。重伤员在当天迅速从事故现场附近的医院转往市区的华东医院、华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病号当即被抬上手术台。
在华东医院,外科、骨科、脑外科、内科、泌尿科、神经科、麻醉科的医生、护士90多人早已集中待命。待运送伤员的救护车一开到医院,由医生、护士组成的一个个抢救小组立即检查、清创、手术。上海医科大学著名骨科教授陈中伟亲临手术台指导手术。从晚上10时至次日凌晨3时,手术室里无影灯彻夜未熄。24日送到华东医院的17位日本伤员,在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地抢救和精心治疗下,现已脱离危险,其中10人经处理后当晚出院。为确保安全,25日,医院还派出以外科主任王育万为首的医疗队来到日本学生下榻的新苑宾馆,再次进行仔细检查。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4日下午2点半,正是早中班交接班时间。抢救任务下达后,医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腾出病房,组成医疗队,作好了抢救准备。一支10人组成的抢救小分队,在医务处副处长陶公麟的带领下迅速跳上救护车,奔赴现场。
在事故现场,由主治医生谢乐屏及沈皓等富有经验的医师担负起了对3名伤势严重的日本高中学生的抢救。16岁的田村恭一,刚救出时血压已经降到零,经过小分队采取急救措施,血压开始渐渐稳定上升,上指标达到了120。
在现场经过急救治疗的第一批10名日本受伤学生,晚上8时30分被陆续送到第一人民医院。灯火通明的医疗大楼,迅速集中起了100多位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在以院长林淑为首的抢救小组指挥下,医护人员分秒必争地对日本受伤学生进行抢救。
16岁的女学生永野绫子双下肢严重挤压伤、创伤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骨科主任刘光杰冒着风险为绫子手术,从午夜1时一直到早上7时,胸外科主任方作平也一直监护到早上7时。泌尿科主任、老专家谢桐亲自在病房指导腹膜透析,日夜守在绫子旁边。医院护理部抽调8名最有经验的护士日夜监护,观察病情,还请一位懂日语的护士对她进行心理护理。抢救需要的AB型血医院库存不多,一个电话,上海中心血站迅速送来了急需的新鲜血液。到26日晚,抢救仍在紧张进行。
中国伤员也都及时得到抢救和治疗。10名伤员被送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后,已经准备就绪的10名骨科医师、8名外科医师和30位护士立即为他们进行包扎、医治,6名轻伤员已经出院。南空工程部副部长谢丰亨因脾脏破裂,在南翔医院作了切除手术,转到市六医院后立即送入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他24小时进行监护。
上海献血中心接到市卫生局通知后,张钦辉主任立即要求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考虑到有外国人受伤,专门准备了特殊血液。血库中B型血较少,他们立即调集B型输血者卡片,以便随时采血。最早接受受伤者的南翔医院急需血液,但车子出不来,献血中心的车子装上1万毫升鲜血直奔南翔医院。他们共供给这家医院血液3.6万毫升。在“3·24”事故抢救中,献血中心已提供血液6万多毫升。
上海铁道学院到献血中心献血的师生特别多,仅26日就达250人。医务人员问师生:“是不是为‘3·24’事故受伤者献血?”他们说:“是的!我们听到这么多日本客人死伤,心里很难过。我们是学铁道专业的,献血是对日本客人表达一点心意。”
惨痛中的宽慰
3月25日晚上,运送日本客人亲属的包机一抵达虹桥国际机场,等候在那里的市公安局外国人出入境签证处和虹桥机场边防检查站的签证官、查验官,只用14分钟,就给143名日本客人办完一切手续。这样快的速度,在虹桥机场是绝无仅有的。他们懂得,早一点办好手续,就能让日本友人早一点和自己的亲属会面,使他们得到一点宽慰。
一些伤员家属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到精心救护,都表示出对悲痛的克制和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女病员久礼田真是的父亲久礼田启夫对医院的抢救治疗表示由衷的感谢。这位在日本高知市政府供职的先生说,到了医院看到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医生也很亲切,照顾得细致周到,我们很满意。久礼田真是左锁骨骨折,她对医生、护士对她的关怀十分感谢,叫她的妈妈拿出照相机对好距离,她睡在病床上用右手按动快门,把医生、护士都照了下来。她的妈妈说,“我的女儿在上海受到各方面的照顾,我的内心很感激。”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田村恭一,让他母亲和十岁的弟弟代为转达他对中国医生的谢意。他说,我父亲就是遇到这类事故去世的,这次我虽然在上海遇到不幸,但这么多中国医生、护士围着我服务,我真感动。
25日晚10时许,日方死难者的家属来到上海龙华殡仪馆后,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骨肉,久久端详子女安睡的脸容。
遇难者的遗体是25日下午4时半以后陆续运到龙华殡仪馆的。在这些遗体中,有三人头颅严重破损,血肉模糊,其余遗体的头部也不同程度有点破相。早已待命的14名整容工,怀着对日本死难师生的深情,马上开始为遇难者整容。
年过花甲的老整容工徐荣根、常忠林,带领三名徒弟为三位头颅严重破裂者整容。他们为遇难者缝合头部伤口,针角又细又密,整容手术长达两个多小时。
上海市为遇难者准备了全套麻制丧服,还有纱制袜子和牛筋旅游鞋。遵照遇难者家属的要求,还是换上自己带来的衣服。
整容更衣结束后,殡仪馆整容工人又主动留下来,直到26日凌晨最后一批家属瞻仰遗容表示满意后才离去。他们的最大心愿,就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使遇难者的家属得到安慰,能够节哀。不少家长向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鞠躬,表示感谢。
事故是严重的,失去亲人的悲恸也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上海人民用这些倾注深情的行动,表示他们对死难者的悲恸之情。但愿人们的心是能够相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