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价格追踪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8
第4版(经济)
专栏:

价格追踪记
新华社记者 杨生蒲
编者按 有些商品乱涨价,群众抱怨,厂家叫苦。但是,那些不合理涨价的神秘之手在哪儿?过去许多人看不真,因而,任你发了多少制止乱涨价的通告,但击不中要害,收效甚微。《价格追踪记》一文,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乱涨价的奥妙,这对制止乱涨价之风大有裨益。
最近记者就物价问题进行了一次追踪采访,商店说是批发价涨了,批发部门说是出厂价涨了,工厂又说是原料涨了。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听起来顺理成章,但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仍然发现不少并非顺理的事,很值得深思。
平价供原料 议价卖成品
记者在乌鲁木齐市走访了十几条街巷的大小20多家食品商店,发现糕点几乎都是议价的,平价的很少。
各种糕点卖高价是不是原料涨价了?记者来到为生产糕点供应主要原料的市粮食局,粮食局告诉记者,加工糕点的主要原料面粉、白糖、清油和鸡蛋70%都是按平价供给食品厂的,全市列入计划供应加工糕点的平价面粉约为520万公斤,平价油90多万公斤。但去年各食品厂实际上购买去这种平价面粉不到200万公斤,清油也只有四五十万公斤,其余全是买的高价。工厂为什么放着平价粮、油不买而要买高价的呢?记者为此又走访了全市食品生产最大的厂家——天山食品工业公司,得到的答复是:食品厂没有粮票。据介绍,这个公司所辖的10个食品厂,都有被食品店欠交粮票的事。在天山食品厂,记者看到这种欠条就有205张,共欠粮票12万多公斤。
食品商店欠交食品厂的粮票,主要是这类商店不愿从顾客手中收取,这样既省事又可多要价。
食品厂没有粮票,只好购买议价粮油,仅此一项,每年要多花100多万元。这笔钱,按照“高进高出”的原则,摊入糕点成本,最后加进到出厂价里。食品商店也照此办理,把加价再提高一点,一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结果,国家供应平价原料,群众吃的却是高价糕点。
自定“批零差率”
元月中旬的一天,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思学检查物价时,发现一家食品厂生产的节日礼品盒装糕点,每盒只装了半盒在市场上滞销的点心,重量1.2公斤,售价却高达7元。张思学当即责成有关部门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事后,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经有关部门查实,盒中的1.2公斤点心,按市价只需4.5元。工厂批发给商店时,一经装盒,加价1.3元。商店按国家规定再加价12%至14%的批零差率,即每盒最高可卖到6.61元。可是,厂家并不以为足,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店顾主,又擅自“建议”商店提高批零差率,把零售价格再往上提。就这样经过巧装打扮的一盒滞销的点心卖到了7元以上。
记者从市物价局最近进行的一次物价大检查中发现,在被抽查的13家商店和12家食品厂的40多种糕点价格中,绝大部分都突破了国家规定的“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有的突破得令人吃惊。
国营企业尚且如此,有些个体户更是胆大妄为了。如有家生产奶油大蛋糕的个体糕点厂,照理批发价是6.14元一盒,但他却卖到8.3元。这还不算,他又建议推销他的蛋糕的商店,把零售价定为10元。至此,每盒蛋糕比国家规定的差率定价高出3元。当物价检查发现时,他已销售出1.7万多盒。
“批零差率”和“进销差率”是国家规定的商品在各流通环节中的加价比例。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差率。“差率”又是国家目前控制和稳定物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批发、销售等各个环节无视这种规定,都来突破“一点”,当货到消费者手里,商品价格自然就涨了一大截。
“货卖一张皮”
今年春节前夕,这儿市场上出售了大量的盒装糕点。盒子很大,制作精美,盒面上还印着“高级食品,馈赠亲友”的字样,每盒价钱高达5至10元。而里边却只装着半盒或少半盒销售不出去的杨梅果、江米条或很粗糙的饼干,价值不过售价的一半多一点儿。另外一半则是盒子钱。又如这里有关部门最近从20多家国营商场查获1000多件“羽绒服”。这些服装外边用料并不赖,而里面装的却是烂棉花,充其量价值不过十几元钱,而每件售价高达几十元至120多元。“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倒霉的自然是消费者。
多道批发层层加码
一些紧俏商品和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同多道批发层层加码有关。
春节前,这里毛布、毛线和毛毯紧俏,有些毛纺厂为了多拿批零差价,先将出厂产品批发给自己的知青社或劳动服务公司,后由他们的知青社或劳动服务公司再给商业部门批发。有的商业部门拿到这批货的,又再行批发。他们只需开张发票,就可轻而易举地赚取几十、几百,甚至上万元的利润。这些商品的零售价格也就在“进货渠道不同”的口号下,一涨再涨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