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五十年前播下的友谊种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8
第6版(国际)
专栏:美国通讯

五十年前播下的友谊种子
本报记者 张允文
1988年3月6日,这是个和煦的早春日子。风光明媚的波多马克河畔的阿灵顿公墓草地已开始泛绿。3位来自中国的老人在2位美国友人的陪同下,在林立的墓碑中搜索。
3位老人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刘白羽、剧作家欧阳山尊、电影艺术家汪洋,2位美国人是“埃文斯·卡尔逊中国之友”会长查里·格罗斯曼和美中人民友协华盛顿分会的玛夏。
他们终于在一块不显眼的墓碑前站住,躬身细看碑上镌刻着的几行英文字: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俄勒冈
海军陆战队准将
1896.2.26——1947.5.27
1938年,刘白羽他们还是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在郑州车站同这位美国军人分手,至今正好是整整50个年头。这次他们应“卡尔逊中国之友”的邀请,长途跋涉,专程来到卡尔逊的故乡——俄勒冈的波特兰市访问,并来华盛顿凭吊这位在中国人民艰难岁月中曾经同生死共患难的美国军人的墓地,以表达对一位热诚的国际友人的追思和怀念。
八十三个日日夜夜
卡尔逊是怎样一位美国朋友?刘白羽等人是如何同他相识的?刘白羽向记者追忆了50年前一段富传奇色彩的感人往事。
那是1938年5月,中国正处于抗战初期。一天晚上,毛主席派警卫员提着马灯来找刘白羽。毛主席说:“刘白羽,你不是要去敌后吗?现在有个机会。有个叫卡尔逊的美国人要到敌后去,你组织几个人陪他到敌后去。”毛主席随即写了一封致沿途八路军各级将领的介绍信,装入一个特大信封。于是5名20多岁的小伙子组织了起来。他们是刘白羽、欧阳山尊、汪洋、林山、金肇野。
卡尔逊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尉。他受罗斯福总统的派遣,以观察员的身份到中国来考察国共两个战场的实况。卡尔逊从他的朋友斯诺那里知道一点解放区的情况,取得上级的允许后于1937年来到延安。他见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成为到达解放区的第一位西方军人。
这几名年轻人陪着卡尔逊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在华北平原穿越敌人的封锁线,沿途历尽艰辛。林山、金肇野因故在中途留下,剩下的3人一直陪卡尔逊到郑州才分手。刘白羽说,在郑州车站分手的场面是很富有感情色彩的。3名中国青年同卡尔逊握手告别。在火车徐徐驶离时,他们和卡尔逊都唱起了《游击队之歌》,热泪滚滚而下。刘老感慨地说:“和卡尔逊83天生死与共,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有军人的勇敢,还有智慧,了解游击战,懂得经济。”
卡尔逊后来向罗斯福总统报告了他此行的所见所闻。据说,一些致罗斯福的信件还保存在纽约附近的罗斯福图书馆内。
1942年,卡尔逊奉命组织了“卡尔逊突击队”。他运用八路军的战术和战略思想,奇袭塞班岛,歼灭日军300多人,一夜间全美国为之轰动,成为一名民族英雄。罗斯福夫人曾撰文表彰他的功绩。
卡尔逊回国后到处演讲,在报刊撰文,热情介绍中国。他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八路军,他著有《中国的双星》一书,赞成国共合作,坚信中国不可征服。
欧阳山尊是当时的翻译。他在83天中记下的日记珍藏至今。他向记者出示了日记的片断、摘抄,其中记录了卡尔逊的一些言行。在一处卡尔逊说:“毛泽东是个非常伟大的人,他是个思想家。他的思想需要一些实践家来实现。在他的身边的确是有很多好的实践家,如朱德、洛甫、周恩来都是。”在另一处,日记载有卡尔逊的一段话:“我到五台和延安,发现八路军宝贵的精神是诚恳、前进与真实……有确定的信念。”日记还有卡尔逊为汪洋脚伤上药、包扎的记述。已故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称中国有3个美国朋友:斯诺、史沫特莱、卡尔逊。可惜卡尔逊由于过早去世,在中国鲜为人知。
卡尔逊是1947年5月27日因心脏病不幸在他的家乡波特兰市去世的。仰慕他的人成立了“卡尔逊中国之友”的组织,以继承他发展美中人民友谊的崇高事业。这个组织的名誉会长是卡尔逊夫人,会长就是这次陪同中国客人的格罗斯曼医生。
“卡尔逊中国之友”
刘白羽等3位老人此番不远万里来到50年前有过患难之交的亡友墓前,颇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言谈及此,刘老指着格罗斯曼医生说:“格罗斯曼医生年岁比我们还大,他一路上不辞辛苦地陪同我们。他很好地继承了卡尔逊的事业,继续为发展美中人民的友谊而努力。”刘白羽风趣地说:“格罗斯曼医生是位考古学家,是他把我们这几个人像文物一样发掘了出来。”
格罗斯曼医生是卡尔逊的朋友,曾为卡尔逊治过病。他十分倾慕卡尔逊的为人和他对发展美中人民友谊的热情、诚挚和献身精神。他是“卡尔逊中国之友”的发起人,多年来为发展美中友谊不遗余力。格罗斯曼把他撰写的一篇关于他如何找到刘白羽等人的文章复印件给记者看。文章刊印了两幅照片,一幅是1944年当时是中校的卡尔逊的照片,手臂吊在绷带上。格罗斯曼说,这是他在一次战斗中负的伤。另一幅照片上是5名面带笑容、神态开朗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当年毛主席派去陪同卡尔逊到敌后的刘白羽等5人。格罗斯曼说,照片刊印在《中国的双星》的扉页上。书中只提到5人的姓,如小刘、小汪等。格罗斯曼于1974年首次访华时,曾打听这5名年轻人的下落。然而,在大动乱的文革时期,只靠这点线索要找到半个世纪前的几名小伙子,简直是大海捞针。1985年他从一位山东抗战史的作者那里得到了有关这几名年轻人的信息:至少4人健在,并且都住在北京。1985年11月他首先同刘白羽取得了联系。1986年2月格罗斯曼作为美中人民友协领导人代表团的成员访华,在北京承蒙对外友协章文晋的协助同4人见了面。当年的小伙子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叙述了半个世纪的沧桑,格罗斯曼则介绍了卡尔逊回美国后的种种遭遇。这次会见导致了今年3位老人的美国之行。
刘白羽说,我们来美国并非为了观光,我们是为卡尔逊而来的。格罗斯曼提醒大家,今年正好是刘等5人陪同卡尔逊穿越晋察冀的50周年。刘白羽说,我们到这里不是新闻,这50周年是新闻。
在卡尔逊墓前,3位老人在肃穆的气氛中脱帽、默哀,献上鲜花,行鞠躬礼。刘白羽说:50年前卡尔逊把友谊的种子撒在我们心灵之中,今天中美人民的友谊之花已盛开。卡尔逊的精神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的一种推动力量。让我们永远怀念我们的朋友卡尔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