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差一点漏掉的特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9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特写

差一点漏掉的特写
本报记者 范荣康
干了几十年记者,1988年3月28日差一点漏掉了一条特写。
这天上午,人代会的议程是:宋平作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说明,通过七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这两项议程,前者有书面材料,后者照例是一致通过,对记者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作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组织者,我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上午10时,去参加“两会”新闻报道组的会议。路过大会堂,见离开会还有点时间,便进会场去看看。刚走进休息大厅,就觉得气氛与往日不同。大厅里静悄悄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挤在南侧的电视机前。屏幕上,执行主席彭冲在主持会议。摄像机从主席台转向会场,转了一圈,除了机器缓缓移动的声音,什么声音也没有。我忽然明白了:这是在选举哩,庄严的时刻。
我赶紧向会场跑。会场入口的通道,也堵满了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挤进去,最后一个专门委员会——华侨委员会人选名单已经念毕,彭冲问道:“代表们有什么意见?”
只见黑龙江代表古宣辉举起手来。彭冲请他发言。他离开座位,向离他最近的扩音器走去。10多名电视台记者、摄影记者一下子都涌过去,全场代表的目光也转到他身上。只听他振振有词地说:“华侨委员会中应该有港澳台的代表参加,他们更了解华侨的情况。”
古宣辉的发言,博得一片掌声。我想,这掌声不一定都表示赞成他的意见,更多地还是赞赏他这种敢于在表决前的一霎那间提出异议的民主意识。
紧接着,彭冲宣布浙江代表吴东侪要求发言。吴东侪从会场的北侧走到扩音器前。记者们又涌到他跟前。他说:“做华侨工作,要懂得侨务政策,对华侨有感情,从现在的名单来看,有的人的简历不能反映这种要求。”
他的发言,也博得一片掌声。
彭冲又宣布广东代表伍禅要求发言。伍禅今天坐在主席台上。他说:“我83岁了,年老多病,希望退出来,让年轻同志参加委员会的工作。”代表们又是一阵掌声。
作为记者,我参加过多次人代会的采访,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民主,不是在空中的飘浮物,而是近在身旁存在。我急切地在会场上寻找本报记者,想布置他们写一篇特写。可是,一个也没有找见。
提付表决了。反对的,有人举手;弃权的,也有人举手。我想,这不是写特写的好材料吗?如果错过岂不可惜!
大会结束,我赶到新闻报道组,才知道在这以前表决教科文卫委员会成员名单时,气氛还要热烈,台湾代表黄顺兴,浙江代表钱礼,都对人选提出意见,选举时有8票反对,69票弃权。原来今年民主的“行情”也涨了。前年人代会上,有位代表举手投反对票,摄影记者抓了个镜头,得了奖。今年,一两个人投反对票,已经算不得新闻了。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国家的民主生活确实发展了,尽管还有不足。
从下午到晚上,错过这次大会的本报记者纷纷找来,要求允许他们电话采访,补写特写。我说:“对不起,下次大会盯紧点,这一次,让我也曝曝光吧!”
(附图片)
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上,代表吴东侪即席发言,就七届人大华侨委员会人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报记者 沈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