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三论睁眼看自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29
第8版(副刊)
专栏:

三论睁眼看自己
谢云
任何一个人,大概都会有两个“我”。一个是客观实际的“我”,一个是自己心目中的“我”。所谓“睁眼看自己”,就是要看清那客观实际存在的“我”,或者说,使自己心目中的“我”基本吻合或接近于客观实际的“我”。这是件不容易的事。
杜牧之诗句:“睫在眼前长不见”。其实,人的眼睛岂但看不到自己的睫毛,连整个脸部和身影也是看不见的。所以服装店、裁缝铺、美容店总要备一片大镜子,好让人们看看自己的模样。说明人要看清自己的面目,除了须得睁开双眼外,还得借助于镜子。
但镜子只能帮人看到自己的外貌,如果要看清自己的品德、能力、行为的是非得失,镜子就帮不上忙了。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把别人当作镜子,从别人的反映中,看出自己的尊容,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于是“人镜”之说,传之千百年,几乎不朽。我们强调要听取群众的意见,与此说也是相通的。
但看看历史,所谓“人镜”似乎也并不那么绝对可靠,这往往取决于充当此种镜子的是何等样人:正直之士还是阿谀之徒。《吕氏春秋》:“齐宣王好射,说(悦)人之谓已能用彊(强)弓也。其尝(常)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
‘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于是宣王“终身自以为用九石”。齐宣王本来只是个气力不大的人,但在“左右”这面“人镜”里,却照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力士,而且迷糊一世,故《吕氏春秋》叹曰:“岂不悲哉!”不过,他没有与人比赛对射,白白送了性命,总还算幸运。
然而如果只是责怪“左右”这面人镜歪曲了宣王的形象,也欠公允。在这之前,宣王早就喜欢人们说他“能用彊弓”了,“左右”之所以敢于当面扯谎,不过是摸透了他的脾气,逢其欲而已。而宣王听了“左右”的话,不加审察,坚信不疑,也是因为那话儿正投合了自己的心思。要说可悲,其源盖在于此。
陆贽《上皇帝书》:“中古以降,其臣尚谀,其君亦自圣。”是否“中古以降”才如此,且不管它,但此话确是说尽了千古君臣的心态。而这“自圣”与“尚谀”,又往往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反正臣越“尚谀”,则君越“自圣”;君愈“自圣”,则臣愈益“尚谀”,大体是个规律。“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其结果是这些帝王自己心目中的“朕”,与客观存在的“朕”,相距越来越远。
人之难于看清自己,即使在今天,即使是普通人,也在所难免,所以说:自知之谓明。但有了地位、权力、功业、声望的人,要获得自知之明,比普通人更难些,也是事实。因为地位、权力、功业、声望,确实既易于诱发别人的“尚谀”,也易于导致自己的
“自圣”。许多英雄失色,豪杰蒙尘,先进模范人物终于落伍沉沦的悲剧,已提供了证明。
自然,能够永远睁眼看自己并看得比较清楚的也大有人在。第一,他们有自信却不“自圣”;其次,他们不只以少数“左右”、亲爱者为人镜,而同时以广大的普通人为镜;再次,他们如果从某面人镜里看到自己的尊容并不那么端庄姣好,决不轻易断定是那镜子在故意捉弄自己,更不随便把它摔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