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在波动中驾驭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30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波动中驾驭农业
本报评论员
近几年,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产量忽多忽少,价格忽高忽低的波动现象。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些波动中交替受着困扰,发出了种种疑问。波动意味着什么?是农业生产出现了萎缩,还是农业从产品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出现的必然现象?这是一个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正确地认识波动,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今天的农村经济形势,知晓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而把握波动,减少减小波动,使农业在波动中更稳地前进,是十分必要的。
农业生产的波动是不可免的,而且非自今日始。过去实行单一计划经济时,农业的年度波动也时有发生,但那主要是自然灾害或计划失当等因素造成的。今天农业生产的波动,固然有自然灾害造成的;但更多的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在后种情况下,市场引起生产波动,生产的波动反过来影响市场波动,两者彼此关联,相互作用。比如近几年生猪、黄红麻、兔毛等大宗农副产品,都是在市场价格信号的诱导下,出现生产上的周期性紧缩和膨胀的。这种波动恰恰说明,今天我国农业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已经大大加强了。没有商品生产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的波动,也就没有市场作用的明显增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生产进步和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标志我国农业总体水平和运行机制的历史性的转变。事实上,波动作为市场调节生产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可能带来经济生活的动荡,造成生产的损失;一方面又把市场需求的信号及时地传递给生产者,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指挥农民,指挥政府;如果我们能适应这种机制,利用这种机制,就能使农业生产在波动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它的产业结构。
那么,农业上的波动为什么会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困惑和担忧呢?这里面固然有波动给生产、消费造成动荡的原因,更重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活的必要的心理准备,不理解甚至惧怕市场风波。如同一个在陆地上生活惯了的人,一到大海之上,遇到风浪就害怕。殊不知,颠簸就是航行的秩序,航船总是在颠簸中前进的。对于不可避免的市场波动,怕是没有用的,躲也躲不过去,只有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其次,还由于我们对商品经济的规律还很不了解,很不适应。有时不仅不能按照价值规律防止、减缓忽上忽下的严重波动,相反还有意无意地加剧波动。比如,1984年前后,我国粮食出现了暂时的供大于求,我们不仅未能及时加以调控,相反采取了和合理调节市场方向相悖的行动,农民卖粮,国家也卖粮,致使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给生产者传递了失真的信号。生猪生产同样如此。本来产量多时正是少的开始;产量少时正是多的起端。我们未能及时察觉这一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节和减缓,相反,某些行为如多时压级压价、少时抢购强购,却加剧了它的波动。这都说明,我们在市场、在商品生产面前,还缺乏经验和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是一个过程,生产自身需要逐步发展,市场需要发育,两种机制的转换需要费以时日,人们的经验看来也需要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
重要的是如何尽快地适应种种变化,及早地学会把握市场和把握波动的本领,不做违背经济规律的蠢事。事实证明,市场波动不可避免,但把握、减缓这些波动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商品生产本身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在波动中,才能了解波动,利用波动,掌握克服不利波动的主动权。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改革,促进市场发育,提高商品生产水平,经过多时积累,人们对波动的反应一定能够从比较盲目走向自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