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中国人大对世界开放好”——一些港澳和外国记者谈采访人大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30
第3版(要闻)
专栏:

“中国人大对世界开放好”
——一些港澳和外国记者谈采访人大印象
本报记者 张书政 杨振武
几位衣着别致的港、澳和外国记者走进河北饭店,采访人大北京代表团。
民主德国德通社记者西蒙德在记者席上听着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间,记者同他作了交谈。
问:“您对我国这次人大有什么印象?”
答:“主要印象是,这次人大对世界开放,不搞神秘化。有什么困难都公开讲,也让我们外国记者知道。”
问:“您这两天采访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没有?”
答:“没有。对我们安排得比较好。”
美国嘎吗联络图片社记者端木壮很年轻,喜欢穿中式服装。他的蓝色中山装是来大陆前在台湾市场上买的。他告诉记者:“这次中国人大会议对外国记者开放,这个行动本身就很有意义。中国政府对外开着门,使我们有机会看看中国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他们的困难的。这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因为以前我们是在香港听中国的新闻,有时听得不准确。”他还说:“中国人大对世界开放好。这并不是说外国都怎么伟大,而是世界各国发展都靠互相帮助,如技术、学问、人才等等。”
香港《明报》记者林翠芬小姐笑吟吟地告诉我们:“前天上午人大会上通过几个委员会的名单时,有的投反对票,有的投弃权票,这对我是一次印象深刻的选举。这几年,香港对大陆人大那种“举手机器”的印象在逐渐改变。”林小姐在这次会上采访了北京市市长陈希同,提出的问题很广泛,陈市长一一作答。她告诉我们:“人大对港、澳地区记者开放,使我们感到内地的民主空气渐浓。前两天,还允许我采访方励之教授。方教授谈了他对出国留学生一些问题的看法,我发了稿子。”
(附图片)
全国人大的小组会对港澳和外国记者开放,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这位在人大西藏小组采访的德新社记者说,我们谈得很坦率。
本报记者 沈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