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创建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听伊藤教授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3
第6版(国际)
专栏:日本通讯

  创建中国式的市场经济
  ——听伊藤教授一席谈
  本报记者 孙东民
“中国的对外开放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将为中国建立前所未有的新型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将会扎扎实实地走向现代化。”——日本青山学院教授伊藤宪一在谈到中国经济时提出了这种看法。
伊藤教授是在“日本国际论坛”事务局接受记者采访的。该组织是由著名学者、经济界人士组成的权威研究机构,伊藤教授是“日本国际论坛”的代理事长(会长为前外相大来佐武郎),该机构上个月刚发表一份有关日本、美国、亚洲尼克斯(即“亚洲四小”)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伊藤教授首先描述了亚洲的经济形势。他认为,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今后数十年内牵引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在亚洲东部。欧洲已越过自己的高峰,其火车头的作用成为过去;美国虽经济实力强大,但新旧同在,面临转折;而亚洲东部地区则充满活力,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以出口为主导的日本在国际环境的变化下被迫调整经济结构,使产业走向知识密集化,技术走向高度化,“亚洲四小”、中国、东盟等国都在追赶自己前面的国家,这种持续的亚洲经济的循环,带动各国经济向前飞跃。各国都面临巨大机遇。
谈到中国,伊藤教授说,今后几十年内中国将会以其巨大的经济规模影响东亚及北太平洋经济地区。中国发展经济,有独自的优势。第一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只要真正组织起来,凭借历史、文化等深厚的背景,释放出了不起的能量,因而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是中国存在沿海和内地的二元结构。有人认为,中国沿海与内地有经济差距,开放沿海地区会使差距扩大。伊藤教授认为这样的形势,莫如说是一种优势。沿海地区凭技术相对先进,可发展现代化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内陆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搞初级产品的加工,发展劳动密集产业。中国的方向似乎应该是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国外、国内两种原料,搞国际和国内的两个循环。问题是要发展内陆地区经济就需要充实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一部分可由沿海地区提供,同时,要唤醒长期处于睡眠状态中的市场。
伊藤教授说,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二元结构造成的经济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日本为平衡这种差距用去30多年时间。差距的扩大与缩小总是在交叉中发展变化。常说水往低处流,应先从能够实现经济飞跃的地方开始。他还认为,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必然要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不会是笔直的路,不能期待别的国家会主动让出一块市场。这就需要去争、去挤。日本的特点是技术与产品密切结合,与生产现场直接联系。这需要创造能使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员愿意献计献策的环境,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而技术的发展,只有放在开放型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可能。
他强调说,世界都注视着中国的经济改革,注视着中国是否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 (本报东京4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