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从事文学创作的女性虽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可是本质上同普通妇女并无区别,所受教育大都出自儒家经典,生活天地十分狭窄。即使是较有个性的女作家也负载着正统观念的重担。就整体而言,古代女性作者受儒家思想影响,首先是观照人生的现世性。
从汉至清,出自才女之手的宣扬妇道闺范的文字屡见不鲜。李清照的创作,咏史论政,载道言志,谈生论死,借古喻今,但同样可以看到儒家艺术精神的影响。
儒家艺术精神导源于它入世的人生态度,这也影响到古代女性创作。她们即使哀怨深重也依然魂系大地。蔡琰《悲愤诗》述说的是现世的苦难,悲叹的是不幸的遭遇;《胡笳十八拍》也依然恨世而不离世。这与士大夫文人不同:士大夫知识分子存在仕与隐的矛盾,女子身上不存在。她们无“仕”的资格,也少“隐”的欲念,人世一切都命中注定。女作者处世的主导倾向是安时处顺,缺乏早熟者的压抑、厌世者的超然、孤独者的觉醒。
其次是情感表现上的压抑迂回。婉转曲达是中国传统文学表现特征。女作者在运用这种表现方法时是与感情上的压抑联系在一起的。从她们口中听到的多是委婉低回的吟唱。相思之苦,遭弃之忧,深闺独处的惆怅,红颜易老的感慨,多种痛苦都化作哀婉幽戚的歌。节制压抑给作品抹上了旧时代女子情感生活特有的色调。
不过,娼妓、女冠的文学创作反倒能纵情恣意,吐露心声,表达率直真切,忧喜溢于言表,如唐代薛涛、李冶、鱼玄机等的诗歌。
再一点是审美情趣上多倾向于柔美凄婉,绝少气势雄浑、壮怀激烈之作,无论感物咏怀还是写人记事,字里行间回荡着的总是一缕阴柔之气。这有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从先秦开始,温柔敦厚的诗教对传统艺术发生了重要影响。女子受着天性驱使,加上奴性教育熏陶和士大夫文人创作示范,渐渐生成尚柔的审美眼光,缺乏色彩斑斓的风貌。与男作家比,她们的审美意识与正统伦理观念结合得更紧密,更多地沉积着儒家伦理道德要求。
(摘自《天津社会科学》第1期 乔以钢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