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敢于争雄夺冠的人——广州铁路局局长杨其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4
第4版(要闻)
专栏:企业家画廊

  敢于争雄夺冠的人
——广州铁路局局长杨其华
  本报记者 刘国胜
现年58岁的杨其华,历来有一股争雄夺冠的劲头,在各项改革中,他总是走在前头。
1982年,他主动向铁道部请战:要求在改革中先走一步。他提出创办第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广深铁路公司。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到3年,就修通投资5.8亿元的广深复线,上缴国家税金1.56亿元,人均创利比全路高出6.9倍,被誉为“广深模式”。1985年,他又把广州火车站改造成为旅客提供吃、住、购、玩全面服务的全国第一家多功能车站,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去年,他带着10亿元的缺口,在全国12个铁路局中又是第一个实行全面大包干,并夺得首战全胜……
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他遇到的阻力和麻烦也最多,但是他全然不顾。
杨其华生于东北哈尔滨,1948年随铁路大军南下,留在广州工作至今。1978年他出任广州局局长,是现职局长中年岁最大的一位,也是当局长时间最长的一个。尽管他长期生活在南方,他却仍然保持着一个东北人所固有的粗犷性格和胆魄,同时兼有广州人聪颖过细的气质。
他所管辖的京广线衡广间运输能力一度极为紧张,坪石口成了全国铁路“卡脖子”的限制口。1981年万里同志亲临视察,提出集资4亿元,用3年时间改造,提高年运输能力200万吨。但是由于国家资金困难,未能实施。杨其华则别出心裁,冒着很大风险亲自组织超吨试验,并用企业自有资金搞“短、平、快”改造项目,结果,从1982年起,坪石口接入量每年增加100万吨。万里夸奖说:“真了不起!”
1986年,衡广复线工程全面铺开,按常规要减少运输能力200万吨。而杨其华大胆采用跟踪爆破、一处抽线多处施工等办法,使衡广复线运输、施工两不误,不但没有减少运量,当年反而增加运输能力196万吨,第二年又增112万吨。杨其华把打通坪石口的经验运用到全局各个区段,1987年完成的客货周转量,相当于1980年的两个广州局。“六五”期间,广州局的综合经济效益居全路各路局之首。去年底,铁道部派人到广州通过民意测验考察局领导班子,杨其华获最高信任分数:96.8分。
杨其华在铁路部门干了大半辈子,繁忙紧张的领导工作占去了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平素,只有回到家里见到他那刚满6岁的孙女小丁丁,才成了他业余唯一乐趣。有时,外孙、孙子和小孙女排着队轮番敲打他的大肚皮,他笑着,感到无与伦比的快活。
杨其华本来是个颇有人情味的企业家。然而,铁路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事故就是命令”,他的神经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必须常备不懈。因为他知道:谁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
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够一直保持他那种争雄夺冠的工作劲头呢?
是时代,改革的时代。(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