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农村呼唤进一步改革——河北代表团讨论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6
第2版(要闻)
专栏:

  农村呼唤进一步改革
  ——河北代表团讨论小记
  本报记者 杨振武
“老张同志,您帮俺们想想办法,看这农村下一步该怎么个搞法?”一身农民打扮的代表雷金河,开口就将了张根生的“军”。
“还是请大家多谈谈,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张根生笑吟吟地把目光又转向在坐的代表。
3月31日上午,在河北代表团,老劳模雷金河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根生的谈话,把代表们的话题一下子引到当前的农业问题上。
“我觉得,现在农村改革的问题,主要是透明度不够。到底改什么,发展生产力从何入手?不用说群众,就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也有时不甚明了。”张润身深有感触地说。这位管农业的副省长结合河北的实际,提醒大家关注农村改革。
“我说几句!”憋了一肚子话的唐顺义,鼓了鼓气开了腔。这位去年向国家交售5万公斤粮食的玉田县粮食专业户带来了农民的心愿。他抱怨说:“现在的粮价太低,高产得不到高效益。再加上生产资料涨价没边没沿,农民普遍感到种地很难。要是生产当口遇上敲竹杠的,就是一边骂娘,一边还得买。”
“改革不符合价值规律的购销体制和价格体制势在必行。”廊坊地区专员罗植龄和保定地区专员丁文斌在发言中都谈到,按照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已成为农村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他们建议,尽快在农业上设置“风险基金”,对农民因市场波动而受到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这是稳定农业的治本之策。
魏建昆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认为,农业的稳定发展,还必须有科技的保驾。他感叹:“现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太慢,科技人员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此,石家庄地区专员傅亮颇有同感,他说:“现在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依赖于风调雨顺。而提高农业的御灾能力,增加生产上的‘安全系数’,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许多代表赞同这一看法。
来自邯郸、沧州地区的代表反映,前几年农业生产是“吃老本”,现在吃得差不多了,农田基本建设的问题很严重。就说机井,大都进入老龄阶段,亟需更新,但国家不投资,一家一户没这个力量。代表们指出,农业后劲不足问题值得重视,增加农业投入刻不容缓。
“我认为,增加农业投入,很重要的问题是‘活化’民间资金。”岳岐峰根据农村调查的情况谈到,现在一些农民有了钱不知如何花,有句顺口溜说是“盖新房,娶新娘,柜里塞,存银行”。仅盖房一项,全省农村每年要花费30亿元。全省去年农村储蓄110多亿元,同时人均手持现金还有七八十元,造成“沉淀资金”30多亿元。这位省委副书记说:“如果正确引导消费,发展民间信贷,从中挤出十亿八亿元的闲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完全可能的。”
代表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农村改革的问题趋于透明。张根生说:“作为一名负责农村问题研究的代表,我有责任向中央反映意见。农业问题的解决,正如大家所说,应该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这三条搞好了,农业是大有希望的。”
这时,大家笑了。记者注意到,站在一旁的雷金河,比谁笑得都开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