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沿海内地携手同进——两位农民企业家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6
第3版(要闻)
专栏:

  沿海内地携手同进
——两位农民企业家对话
本报记者 龚金星 江秀
“您对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有什么感想?”
“当然欢迎,这又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这是四月二日福建代表团驻地两位人大代表的对话。他们都是乡镇企业的带头人。问者是湖南临澧县太平实业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吴志泉。这位前任乡长,一九八四年辞职还村,以七百三十五人的小村为“据点”建立了开发公司。目前公司已有十家企业,年产值四千五百多万元,年创汇达五百万美元。
答者是福州市洪山乡党委书记郑瑞英。一九八四年,她带领全乡二万多人,在艰难的条件下起步,实现了农业、乡镇企业、服务业
“三业齐飞”。去年创产值一点六亿元。现有
“三来一补”企业五家,已签合同正待投产的还有六家。
对话在继续。问者还是吴志泉:办乡镇企业,难在资金,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答:靠股份、群众集资、信用社。
问:起步以后的难点是什么?
答:缺乏懂经营管理、生产工艺的人才。
“先前,我一直认为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内地没有政策上的优惠。看起来不是如此。”吴志泉结束了他连珠炮似的发问。
“乡镇企业受两个市场的指令,最重要的还是信息,特别是在选项目这个关节上。目前,我们所借助的是福州这个开放性城市。”郑瑞英说。吴志泉说:“去年底,我在海南岛的海口市开了一家分公司,想以此为站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郑瑞英接过吴志泉的话头:“我也这样看。只有沿海内地携手前进,才能真正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我恭喜您在海南发财啦。”
“那么,我也恭喜你们发财。”吴志泉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