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怒火与“拿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6
第8版(副刊)
专栏:

  怒火与“拿来”
陈小川
对所憎之物放一把火,实在痛快。秦始皇放火烧书,壮观极了,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不属于博士官的私藏《诗》、《书》,一股脑儿烧掉。此举一开,一发而不可收。为他建造的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还没盖好,就被项羽将军一把火烧掉,更为壮观!后来烧风绵绵不绝。但对一把火需作具体分析,林则徐焚鸦片,怕火烧不尽,帮助烟民炼膏,便使海水灌石灰池,更痛快,烧出了中国人的志气!烧掉了侵略者的威风!近来烧进口旧西装,防止艾滋病,烧出了国格!烧假冒商品,烧劣质发霉香烟,烧非法出版物,红红火火,好不痛快!
大火一把,解决了义愤填膺的问题。鲁迅就曾说过,中国人总不曾想到把鸦片送到药房去。项将军烧了阿房宫,又盖了更宏大的宫,许是怕那是“二世而亡”的凶宅。他也不曾想过把阿房宫做五星级旅游大酒店。延续到今,自然有了想不到把非法出版物拿去造纸的子孙,想不到用劣质烟草沤肥的后代。电视屏幕里更有改革者气壮山河,厂里各道工序都出残次品,于是全厂广播,抡起大锤来砸,那决心与怒气可以移山填海。
义愤之“义”,当然是正义的义。但名与实之间,还是有一条兼而顾之的道路。世世代代,重名,重义,而且要重到义无反顾、彻底干净的地步,也成为传统。伯夷、叔齐老哥俩不食周粟,躲到首阳山等死,千百年来被推作士人楷模,这叫真有种的。解放前,教授里出了不食美国面粉的硬骨头,宁死不吃,确是美德,是为了民族气节。我无意贬损先贤,敬犹不及。但是我觉得比较起来总不如“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游击队来得实惠,拿着三八大盖打冈村宁次们,这才是更有中国气派的精神!那些唱着“运输大队长老蒋”的解放军,驾着美国坦克去冲南京总统府,全无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那回事儿。我总想,伯夷哥俩反对武王伐商,那是他们的主义,假如吃着周粟,身强力壮,然后组织武装什么的,或者办张报纸宣传主义,未必就是没骨气吧?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那会儿,思想真解放到了彻底的程度。但是发展到自己有枪有炮有原子弹有人造卫星的时候,一些后代又不如先辈们那样注重实际了。改革了,碰上承包、股份制、证券市场、外资企业什么的,总顾虑重重,先得问明白他姓“社”还是姓“资”。其实这同两千年前差不多了,宁死不吃,宁穷也不沾姓“资”的嫌疑。看来似乎完全、彻底、干净,其实傻得可以。住了前主人的旧宅子,不是说自己就一定去吸前主人的剩烟土,承继前主人的姨太太,把前主人的晦气都接过来了。阁下尽可以去糊塑料壁纸,铺纯毛地毯,睡席梦思床。哪有住了旧宅就姓了旧主人姓的道理?三八大盖姓什么?美国坦克姓什么?日本有的企业家酷爱《三国演义》,有的大老板喜欢《孙子兵法》,还有的研究过《鞍钢宪法》,并不问姓“封”姓“社”什么的。
中国人的恐“资”,30多年矣!大约与“左”的思想有关,与传统文化中重名轻实、重义轻利、重气节而轻肚皮确有深远联系。所憎之物,来它一把火!烧不着的,在自己头脑里先烧。义愤问题似乎固然得到初步解决,可是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两千多年没什么大的进展,依旧“不食周粟”,深怕与姓“资”的挨近,实在心虚胆怯得可以。
改革路上,还会碰上不少姓什么的困惑,一一辨认它姓“社”与姓“资”,要费多少口舌、精神。我想,需要普及“黑猫白猫”的理论,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是好猫。如今不是前清,那时洋人搞塞来主义,塞给你的是大烟土,不会是洋兵舰;而拿来主义,靠的却是咱们自己冷静的头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