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追赶时代的民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0
第4版(要闻)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追赶时代的民族
  本报记者 邹大毅
出了允景洪,穿过勐养坝子,油光锃亮的柏油公路,弯弯曲曲地伸进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
基诺山,东西横卧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层峦迭嶂,连绵起伏,幽深静谧。方圆600平方公里的基诺山中,聚居着1万多基诺族同胞。在基诺山的村村寨寨,我们看到了这个来自原始社会的民族向现代化迈进的勇气和步伐。
基诺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基诺族的祖先是跟随孔明南征北战的一支队伍。因为途中贪睡而被丢落山中。这些落伍者醒来后奋力追赶,终于赶上了队伍。纪律严明的孔明拒绝收留他们,但赐给他们茶籽,教他们种茶谋生,并要他们按自己的帽子的式样筑楼而居。这支队伍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丢落”一词也演化成为“基诺”。
这个传说当然未必可靠,但基诺人在历史长河中的确曾是落伍者。1949年,当社会主义新中国诞生的时候,基诺族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公社制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原始生活。
中华民族解放的曙光照亮基诺山,一个沉睡的民族被唤醒了。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的浪潮激发起这个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们大踏步地追赶上来了。
区长白腊者,50开外了,他身上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征:能喝酒,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指头大小的耳孔,把耳垂拉得长长的(基诺族曾以耳孔大为美)。他当过兵,当过武装干部,眼界开阔多了。他带着我们上山看茶叶,告诉我们:“这不是老孔明的老办法了,是‘新孔明’教的新办法,叫茶叶速生密植高产法。”他像行家一样讲起来。基诺山传统种茶是一窝一株,株距1米,行距2米,5年投产,亩产一般50公斤。由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传授的这种新方法,破了祖先的宗法,一窝种上三五棵,株距只有10厘米,3年投产,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基诺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在新科技面前,基诺人不囿于祖宗宗法,痛快地接受了后者。
基诺族干部、群众和我们讲起砂仁来,感情笃深。白区长就这样说:“我们民族是靠砂仁起步的。”砂仁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一亩可收10多公斤,1公斤售价近30元。基诺山1986年仅砂仁一项的人均收入就达到250元。可是当初呢,基诺人不认这个宝。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云南分所的所长周庆年背着砂仁苗子在基诺山转,好不容易动员几家种下了。示范成功了,一亩地收入五六百元。基诺山一万基诺人,种了砂仁一万亩。基诺山历来种旱稻,鲜种水稻。现在已有许多乡种上丰产的杂交水稻。
在幺卓乡,车切指着一幢新盖的青砖瓦房告诉我们,这是他哥哥家的房子。“这房子的每一块砖都是来自砂仁”。这个乡1986年光砂仁的人均收入就达到700元,全乡300多户基诺人,住上瓦房的有260多户了。车切说,到1990年全乡要彻底“消灭”草房。基诺人在生活上也敢于改变祖上流传下来的与时代相比已经落后了的一切事物,这正是原始文明向现代文明进军的时代信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