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揭开新的一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0
第3版(要闻)
专栏:

揭开新的一页
本报记者 段存章
4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闭幕式。
18天的会议,紧张,热烈。想说的话都说了,要提的意见都提了,没有想到会议开得这么好,民主气氛这么浓。10日上午选举了新一届政协的领导人,委员们的精神放松了,清理文件,结算伙食费,有的已经开始话别了。
会议临近尾声,不会再有什么新闻了。当天下午的大会通过政协政治决议,主持会议的王任重问:“大家有没有意见”,话音刚落,民革成员林南园委员就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说:邓颖超同志主持六届政协工作贡献大,我建议在决议中增写几句,以表示我们对邓大姐的感谢与致敬!
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交通部工作的老红军梅盛伟委员接着发言,他说:“决议要强调老少边地区的工作,特别是那里的卫生工作要加强!”他的话说出了许多来自老少边地区委员的心意,引起一片掌声。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孙家琇也坐不住了。她发言说,决议中不应漏掉我们妇女,要增写妇女工作的重要。会场上又是一片掌声。
临近尾声的这些即席发言,活跃了政协的闭幕式,再一次振奋了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精神。
大会闭幕了。
“咱敢说心里话,敢讲刺耳言,参政议政有力了!”
春寒乍暖。舒心的环境为委员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民主舞台。去年记者曾参加六届政协五次会议,那个时候民主空气有点不畅,采访“小心谨慎”,以“不出问题”、
“安全第一”自勉。今年却大不相同,上边放权,下边放胆,减少“统”字号,增加竞争活力,一上手,笔头、镜头就瞄准那个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透明度”。
记者观察,政协的民主监督与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会议开放推动了新闻报道的改革,新闻报道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协民主监督的进程。这样的结果,在深化改革中推进民主,民主又推动了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