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工人欢迎“有权威”的厂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1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手记

工人欢迎“有权威”的厂长
在人大会议分组讨论《企业法》草案时,人们对企业领导制度议论颇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就要有厂长的权威”;“光说厂长的‘权威’,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工人的民主权利往哪里摆?”
厂长的管理权威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水火不相容呢,还是二者可以统一起来?
我50年代初就由部队转业到首钢,一直担任企业领导人。几十年的实践说明,工人欢迎“有权威”的厂长。十年动乱中,搞无政府主义,极“左”思潮泛滥,否定规章制度,否定厂长的管理权威,首钢也吃了不少苦头。正如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所说:“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
但在“大锅饭”的旧体制下,职工的物质利益同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脱节,大家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往往把大生产的严格纪律当成领导者对自己的束缚,因而对管理的权威不但没有自觉要求,甚至产生反感。那时,厂长管理严了就会挨骂,不严格管理生产上不去,又无法向上交待,两头为难,日子很不好过。
首钢实行全员承包以后,工人才真正欢迎“有权威”的厂长,他们说:“不怕厂长‘施权威’,就怕厂长
‘当老好’!”对那些没有权威、不严格要求、怕负责任的“老好人”式的领导人,人们投反对票了。
为何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因为全员承包以后,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都捆在一起了。三者利益的增长都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严格的管理,效益就上不去,企业留利就不能增加,职工的集体福利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也就没有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严格的纪律、管理者的权威就成为大家的自觉要求。
还有一点要说及的是,权威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单凭个人权力就能建立起来的。有了权不一定有威。厂长的管理权威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因为厂长脑子再灵,本事再大,也不能代替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正确的决策必须以民主化为前提,决策的实施也必须依靠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职工尽职尽责。在改革的条件下,在目标、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权威和民主,厂长的管理权威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能够统一,也是应该统一的。
本文作者周冠五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首钢工厂委员会主任。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