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江西意识到“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1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意识到“危机”
本报记者 高新庆
记者多次到江西采访,从来没有听到江西干部谈到“危机”二字,相反,陶醉和满足的情绪,安于现状和甘当中游的思想却较为普遍。但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与江西代表一接触,发现代表们忧思如焚:“江西面临‘危机’,江西要警醒直追!”对比:前进中的落伍者
江西自己与自己比,确实发展了。198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94.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33.81亿元,乡镇工业产值达41.59亿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52倍、1.26倍和6倍多。这个进步似乎不算小。但放开眼界看周围,不但不能与江苏、广东、浙江比,就是与邻近的安徽、湖北、湖南三省比,差距也相当大。安徽原来工业基础比江西好一点,但农业和乡镇企业差不多,这几年安徽不但工业上得快,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绝对数增长也都超出了江西。江苏省1986年仅乡镇企业产值就达496亿多元,比整个江西工农业总产值加乡镇企业产值总和还多165亿元。这样一比,江西岂能无动于衷?!
“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后,江西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七届人大代表、江西省常务副省长蒋筑平以道地的江苏扬州口音,直言不讳地列出了四方面的问题:
江西与广东、福建、浙江等毗邻,经济实力差距已经拉大,广东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已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的平均速度,发展后劲足。福建省近年也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今后,两省改革、开放步子会更加快。作为紧邻省,江西新旧体制转换中的矛盾和摩擦会更大一些,处理不当会影响江西经济发展。此其一。
其二,沿海诸省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将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江西财力薄弱,又首当其冲,增加了宏观上稳定经济的难度;
其三,外贸体制改革,近期内加重了江西财政负担,也增加了创汇和利用外资的难度;
其四,弄不好,会形成江西科技人才“一江春水”泻东南的不利态势。面临这样的挑战,“江西老俵”岂无“危机”意识?!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吴官正大声疾呼的那样:“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是,要末抓住时机,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要末坐失良机,进一步拉大与兄弟省之间的差距,被沿海地区和内陆经济发达省远远地抛在后面。”
对策:“以放对放,以活对活”
“弱势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吴官正引用这句古语告诫大家,在危机和挑战面前,要缜密分析形势,精谋良策,不失时机地把沿海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变为推动江西经济振兴的强大动力。
人们列出江西的对策有好多条,但其精髓可以概括为8个字:“以放对放,以活对活”。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开放促进开发,对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采取“支持、跟进、接替”的方针。蒋筑平说:“我们总的考虑是,放开南北两头,搞活中间地带,由外向内,有步骤、分层次地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抓住国际国内市场产业转换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快江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应变能力。”
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赣州行署专员张云川接过话茬说:所谓“南头”指赣南。我区毗邻广东、福建两个特区省,11个县与两省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历来交往密切。他指出,这次新战略提出,对赣南形成第二次冲击波,给经济生活带来新的不平衡。这有好的一面,对经济起推动作用;有难于驾驭的一面,主要是初级产品。农副产品形成东进南下的大流向,使依赖这些资源的本地企业消化能力产生问题,对外联合、引进资金产生新的难度。面对这种局面,省里确定赣南为经济改革试验区,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使我区经济挂上沿海经济发展的列车。他幽默地说,这叫“强行搭车,争取联动”!
张云川还列举他们改革、开放的思路——
“活”:放手开放各类市场,搞活流通,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放”:进一步下放权力,放宽政策,解除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让基层和企业放手放胆地干;
搞好两个结合:即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农业、森林、矿产资源结合,以开放促开发,使资源优势变为商品经济优势……
呼吁:“九江开放刻不容缓!”
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长程金发说话文静,但柔中见刚。他说,开放北头指九江。我作为人大代表,反映一下九江市和江西省人民的强烈愿望:“希望中央尽快批准九江市对外开放,赋予九江以沿海开放城市的同等政策和权限”,他强调:“九江开放刻不容缓!”记者不久前在九江采访,九江市委书记江国镇和许多干部、群众,也提出了同样的愿望。他们说:“我们是朝思暮想呀!”
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长江)带湖(鄱阳湖),背倚庐山,“地连吴楚,江接荆扬”,系江西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襟喉之地”。自古既是兵家必争之所,又是“来商纳贾”的通都大邑,为我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被帝国主义列为主要通商口岸。孙中山《建国方略》主张把九江建设成为重要港口、重要商埠和中国铁路南北中心。
九江现为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处上海经济区“T”字型工业布局的顶端,又是上海经济区和武汉经济区的接合部。纺织、机械电子、造船、建材、石油化工、食品等工业发达,更是江西电力的主要基地。目前江西50%的大中型在建项目也都放在九江,总投资额达26亿之多。江西经济界权威人士认为,九江基本具备对外开放条件:九江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除南浔铁路改造,九(江)大(湖北大冶)铁路已竣工通车,九江长江大桥正加紧施工,1990年可望建成,京九线、合(肥)九线也在勘探设计中;九江港区江宽水深,是天然内河良港,新建两个5000吨级外贸码头基本建成,客运港改造1990年可以完工;大型马回岭机场,正恢复与北京、广东惠阳的通航;通讯方面,已建现代化通讯大楼,引进万门程控电话正在安装;1984年国务院批准九江为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已设海关、商检、口岸办、远洋公司等办事机构,出口货物可直达日本、西欧和东南亚各国。
“北头不放,江西难兴”,程金发说,“请舆论界也为我们呼吁呼吁!”
一个新战略——“鄱阳湖盆地隆起”
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市长程安东说话直来直去,当着记者的面对蒋筑平副省长说:“省里的战略部署很好,但恐怕忽略一点:对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没有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又说:“九江开放是对的,但九江要依托鄱阳湖经济区。我的意见是要十分重视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坚决实现鄱阳湖盆地隆起,使这个地区成为江西的‘珠江三角洲’!”
无独有偶,谈话的第二天,记者碰到老朋友、江西科学院副院长张本同志,谈起江西发展战略,他也提出相同的看法,还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数据:在鄱阳湖周围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城市群体,如有中心城市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抚州5个市,还有50多个城镇,构成了比较发达的大中小城镇网络。1 984年仅5市工业产值就占江西全省的51.5%(目前整个湖区产值、财政收入均占江西全省60%左右)。湖区各县经济,均处5市辐射范围之内。再者,湖区水陆空交通极为便利。总的看,这个地区投资环境、投资效益最佳。程安东强调:“振兴鄱阳湖经济区,是振兴江西关键棋之一!”
“也给中央进一言”
“也给中央进一言”,一位代表说,“江西为什么长期低水平发展?关键在于江西丰富的地表和地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比较薄弱,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加工工业带动不起来,长期以来,农业特色太浓,城市化覆盖面太小……”他越说越激动,“当然地方工作上有问题,中央战略布局和宏观指导上有没有值得总结的地方?”
“江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最近才把铜基地搞起来,其他矿产资源开发,中央也应有规划嘛”,另一位代表插话。
程安东说:“我郑重建议:沿海政策,中央应考虑适当在江西延伸。因为江西既是沿海的腹地,又是中西部腹地的前沿。很多地方与沿海交叉,另外沿海冲击波对江西影响也最大嘛!”
(张云川:扶贫水平要提高,不能停留在‘救济’水平上,真正扶贫是帮助老区改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开发资源嘛!”)
蒋筑平接过话头说:“老俵意见蛮大哩!目前江西一年需化肥270万吨,一半以上要到外省求救,我们下了狠心,拚死拚活也要建一个大化肥厂。”又说:“我们在江西工作的同志要有紧迫感、进取心,希望中央有关部门,对上述问题也应考虑一下呵!”
来自方志敏烈士故乡的人大代表、弋阳县委书记方危海激动地发言:“我有同感,一个缺电,一个交通运输紧张,可把我们坑苦了。还有一个政策,对老区要更加松动嘛!”“临来北京时,群众要求呼吁一下:赣东北应列入全国老区贫困区之一,我们这里12个县为革命牺牲35万人,光弋阳县就6万之多,希望不要忘记这里的人民,希望对这里重点扶一把!”
值得为政者深思
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曾号召江西要进一步形成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一位代表谈起时说,如何形成?我看江西要学习广东的经验,“看到绿灯快步走,见了红灯绕道走,看不见灯光摸着走”。对中央已给的政策要用好、用足。凡推动改革、开放的“红头文件”,要一抓到底,把政策效应发挥到最大限度;而对某些“条条”下来的“红头文件”,只要不符合本省实际,不利改革开放的,就要变通。“只要文件没有规定不允许的,都是允许的,起码是允许试验、允许探索的。”
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说,江西的问题是一“左”二派。记者问:“左”,是不是指思想解放的问题?派,是不是指某种有形无形的山头、派性残余引起的不团结?他点了点头说,江西“天时、地利”俱备,一些地方、部门就欠“人和”。
这位代表也许言重了,不过良药苦口,似乎值得谋政者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