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畅谈“菜篮子”问题 价格要放开暗补变明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1
第4版(要闻)
专栏: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畅谈“菜篮子”问题
价格要放开暗补变明补
本报北京4月11日讯 记者凌志军报道:昨天上午,来自9省市的18位人大代表,同农牧渔业部领导、有关部门同志和一些专家、学者一起畅谈“菜篮子”问题。
这次座谈、讨论是由著名专家、学者李昌、于光远、卢良恕发起的。
广州、成都、武汉代表欧初、胡懋洲、赵宝江等认为,解决“菜篮子”问题,关键是开放。广州市在1979年就想解决吃鱼的问题,费好大劲也没有什么大效。后来开放鱼价,开放购销渠道。不光有鱼了,还是活的,不光鲜活,而且便宜。不光居民少花钱,而且政府财政补贴减少一半。成都猪肉全部放开时,开始有人担心价格上去。结果市场很稳,价格反而有下降。武汉放开的成果是很大的,但放开以后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菜地减少,吃菜的人增加;种菜的减少,卖菜的增加;要求蔬菜供应稳定,但农民的热情不稳定。应当说,我们过去对此研究不够。
上海代表张燕说,城里是既怕少,又怕多。今年春节前,上海猪肉库存降到历史最低点,大家紧张得很。现在上海猪肉库存上升到9万吨,又满库了。现在的难题又成了保护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搞得不好农民又要杀母猪。
许多代表认为,“菜篮子”很小很小,却牵动着一个大市场。我们是靠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来供应这个大市场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菜篮子”不稳,就是要解决这个矛盾。要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搞产、供、销一体化,防止中间环节利益膨胀。
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认为,旧的补贴政策必须改。过去是暗补,主要补了中间流通环节。实际上是抑制生产、刺激消费、鼓励浪费的政策。今后要变暗补为明补,改成发展生产、引导消费、防止浪费的政策。
他认为,“菜篮子”问题,实质是2亿城里人与8亿乡下人的关系问题,是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问题,是菜园子,菜摊子和菜篮子的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
于光远最后说,听大家谈时,我就在想,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缺少文化造成的。所以我想说两句话。一是提高社会各界从领导到群众的文化意识;二是除了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外,还要运用文化手段。我们今天就是在运用文化手段。我们想下点功夫,搞一点“菜篮子文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