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绿遍天涯人未老——读长篇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绿遍天涯人未老
——读长篇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
顾骧
春和日丽,植树时节,读了徐刚的长篇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载《新观察》1988年第2期)颇有一番感触。它是否可视作一首无韵长诗?我之所以作如是观,并非仅仅因为作者是一位诗人,并非仅仅因为作品移用了聂鲁达同名无韵长诗的篇名;更主要的是由于作品流溢着炽热的激情,呈现出宽阔的意境,以及融和着浪漫主义气息,给我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这几年,报告文学先后出现了“全景”型与“问题”型作品,而《伐木者,醒来!》则集中了两者的特点,达到一定的深度。它以四亿二千万年生物史的遐远历史跨度,以我们整个星球的广阔空间视角和饱蘸激情的笔触,表现了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保护森林,保护绿色,保护生态平衡,拯救人类,拯救地球!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从《哥德巴赫猜想》、《人妖之间》起,一直深切关注现实,密切联系人民,持续而健康地发展着。与某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沙龙文学”,除了得到几位“圈内”批评家的喝彩,而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冷落相比,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报告文学是今天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学样式,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伐木者,醒来!》写的是森林,但它不是一般科普文学作品,它着眼点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人类的未来。它联结着自屈原以降的我国文学史上愤时爱国的人民性传统,而又大大开拓了境界,反映了当今世界人类的忧虑、不安、追求和信心。
生命的起源与绿色分不开,没有绿色便没有生命。可是,现在世界上森林每年以150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在消失。我国森林与日益贫乏的世界森林相比,则更加贫乏;而减少的速度却又更加惊人!这是近于毁灭森林,同时也是毁灭我们自己、毁灭子孙的速度!问题的紧迫性与严重性已摆在我们面前。从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家愤激的呐喊,看到了人类面临生态问题的严重挑战。如今的黄河流域4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千沟万壑,秃岭荒山,黄土茫茫!我们的另一条大河——长江呢?警告早已发出。30年来,三峡两岸森林面积已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沙漠化,这正是人类滥伐森林、水土流失最终的后果。人们正在用各种手段制造沙漠,埋葬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国土地面积沙漠化的速度正以每年1000万亩的面积居世界领先地位!
作者在“林中散步”,在泽畔行吟。我们听到了他怀着对人类深沉的挚爱,怀着对人类面临困境急切的焦虑,发出了全世界不能不倾听的呼唤:“伐木者,醒来!”
毁坏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固然有着人类生存的压迫;然而,更多的是愚昧、无知、野蛮地追逐财富,官僚主义的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在中国,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月光下,只要屏息静听,就会听见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滥伐森林之声。树奇水秀的武夷山在流血,热带雨林的五指山在燃烧,大兴安岭升腾了一把大火……令人沉思的是,三年前,一位著名记者、作家,就曾对人说过:“大小兴安岭问题严重,总有一天要出事儿。”大兴安岭的大火是几个违章作业的人引起的,火种是那些玩忽职守的官僚主义者播下的!武夷山为何毁林不止?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某些干部有法不依,有意包庇,甚至带头违法!贵州一个县的国营林场被哄抢滥伐,莽苍苍的一片森林毁于一旦,是由于那个县的领导人批条子开的口子。批条子是中国特产,一张纸条、几句“批示”,其实效超过了多少法律、法令、通告!生活中毕竟有着希望。有人在制造沙漠,也有人在开阔绿洲。这里有着爱树如命的“狗官”陈建霖,顽强地与毁林者长年进行着韧性的斗争。有着吐鲁番沙漠研究站几位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在“火州”为培育绿色而年复一年地在献身!
报告文学不应满足于单纯的用材料“报告”,它应在创造的审美意境中,启发人们深沉的思考。《伐木者,醒来!》以深刻的思考性而显示出它的分量。它问天,问地,处处渗透着哲理,一种全球性乃至是宇宙规模的关于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广阔哲理!这哲理,并不是枯燥的思辨,而是被浓郁的情感浸润着。作品带有一种抒情色彩。作品的思考力量,奔腾汹涌,流走激荡。
这是一部五六万字的作品,引用了大量材料,恐难免会有失准之处。但我想,当读者从中触摸到作者那一片赤子之心时,倾听那振聋发聩的呼唤时,会给予宽容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