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他们希望生活得有声有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1
第8版(副刊)
专栏:

他们希望生活得有声有色
李锐
过去30年,海南岛共分配1.4万名大专毕业生,留下来的仅1000人。自建省负责人“欢迎有识之士开发海南”,并宣布“比特区还特”的政策之后,一个月内,就收到5万封信,5000人一下涌去,其中绝大部分为大专毕业生,也有中青年干部,包括工程师、专家、教授、作家和300个记者编辑;除台湾外,各省市人都有。“南荒极境”忽然成了“蓬莱胜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解放军文艺》今年第二期《海南大气候》一文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杨守松原是跟踪采访他的4个朋友,怎样从“天堂私奔天涯”,不料一踏上渡海轮船,就遇到至少50个到海南“找工作”的,随即扩大了采访计划。他在岛上同100多个“流浪汉”同吃同住同活动,终于掏出了他们的心(这些人多是偷着去的,电视台记者一举起摄像机,他们就躲开了)。这篇3万多字气势磅礴、旋律高亢、扣人心弦的报告文学,主要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投奔的是一个“自由岛”,一个“特”字,当然也包括对思想解放出名的一、二把手的信任:一位表示过,“除非进两院(医院、法院),就要干下去。”他们迫不及待要去海南,是追求开拓,梦想创业。他们对自己所在单位和周围环境久已无望,或专长不得施展,或能力无从发挥,或厌倦节奏缓慢、等级森严的机关生活,或受不了压抑身心、动辄得咎的专横领导。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事业”。“我要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吸引我的不是冰箱彩电,海南现在比我原来那个单位不知差多少,但是海南有希望,我是奔希望来的。”作者的朋友是中学教师,校长竟诬男女老师自由交谈为“道德败坏”,朋友表示:“宁肯讨饭,也不愿在此人手下工作。”北京某工业部一技术员说:“原地可以养老,干事业不行。”四川一化工厂的干部说:“厂领导独断专行,既无知,又官僚,他绝对不懂科学,却有绝对的权力。”由于受不了种种难堪之事,“我们要冲出这个铁笼子。”
据说文章发表前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作者工作地区的苏州市委组织部门的干部,限每人一晚轮流传阅。认为这篇文章能触动管人的部门改革快一点。对的,改革贵在用人。但人才只有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才能更快成长,一潭死水、鸦雀无声必然压抑窒息人才。海南的消息告诉世人:当代青年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生活得有声有色一些;他们对自己有紧迫感,不愿虚度年华;他们迫切要求奉献自己,为自己也为国家干一番事业。这不仅是人事部门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你不改革自己的旧一套,就莫怪人才外流。离开21世纪只有12个年头了,切莫忘记我们的贫困与落后,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继续拉大,我们整个国家都面临着一种紧迫感: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迎头赶上去。我们不要“暖风熏得游人醉”,还要继续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2月15日《世界经济导报》发出的一个号召)。感谢《海南大气候》传来了这种信心: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
我们老一代受过多少不必要的苦难折磨,浪费过多少大好时光,总不应当再让现在的青年有志难酬,总应当让他们能生龙活虎地演出一幕幕新的活剧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