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朱光潜先生教初中英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1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轶话

朱光潜先生教初中英语
巴淑
2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从香港大学毕业归来,应聘于中国公学中学部,教初中一年级英语。中国公学虽然地处吴淞,但学生并不出于十里洋场的上海,而多一半是从川、黔、湘、鄂等地来的内地娃。有的仅知“男孩”、“女孩”、“书”等单词,有的简直只识ABC而已。
那时一般中学采用的是周越然编的《模范英语》读本,而先生却选了霍桑的著作《奇异书》作为教材,原版的,没有一个汉字注释。先生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就不说一句中国话,他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等作辅助,要学生们专心听,然后学着说,反复地、一字一句地、慢慢地说。他说,学外语,要把自己的母语完全丢开,不要让外语和母语互相干扰,因此他不作中文解释。
先生要学生不怕麻烦,勤查字典。也许《奇异书》是本故事书吧,查起字典来,循着故事线索,倒也懂得一点,再到课堂上一听,懂得了个八九不离十,学习的兴趣就来了!
光知道故事是不行的。先生严格要求“熟读课文”。他说,小孩初生,不会说话,后来能说话的本事是听来的,学来的。读课文就像母亲在教你讲话,你读熟了,话就会慢慢地说了。在课堂上,他要学生概述课文大意,复述故事……
养过鹦鹉或八哥的人大概都有这个经验:先要使小鸟的舌头由硬变软,它才能“学舌”。“熟读”的作用就是如此吧,早晨一起,学生们就在屋外,树下,千遍万遍地读。这样读呀读的,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用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除了在课堂训练之外,还有课外活动。先生好像忘了自己应该休息,常在星期六晚上或星期日下午,组织学生举行“朗诵会”、“故事会”、“谈话会”。有时还带学生出去远足,使学生在嬉戏、欢乐之中学得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和听、说的本领。
学完《奇异书》的前半部,先生把第一篇《儿童乐园》编成了短剧,让学生来演。潘多娜那大段大段的台词,她和埃皮密苏斯吵嘴,斗气的对话,以及其他角色的台词,学生们都在排练中背得烂熟。
二年级未终,先生两个班的学生多能写封短信,作篇短文了。学期末了全校举行英语作文比赛,题目是《一个梦境的描绘》。经英语组全体老师的评选,先生班上的两个学生,得了第一、二名。
由于政治动荡,这个中学只成立了两年,就被解散了。
先生现已逝世,但我这位先生当年教过的学生,对先生授课时的神态,至今无时或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