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蓉城王建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1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蓉城王建墓
魏斌
成都西北的三洞桥,五代十国时前蜀皇帝王建安葬于此。这位皇帝的政绩并没有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然而他的陵墓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供人们参观,更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和文化艺术的史料。
王建(八四七—九一八年),河南舞阳人,四十岁时随唐僖宗避乱逃往四川,出任利州刺史。九○三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九○七年唐亡,九月,王建以国号“蜀”称帝于成都,史称前蜀。十一年后王建病殁,其子王衍继位,再七年,前蜀为后唐所灭,结束了前蜀三十五年的短暂历史。
王建墓封土为圆形,直径八十余米,高约十五米,看上去犹如天文观测台的大圆顶,拔地而起,上覆草坪,树木,似乎还显示着当初皇帝的凛凛威风。墓室由十四道石券构成,分前、中、后三室,每室之间有木门间隔,全长二十三点四米。
前室相当于墓道,券额口尚保留有部分原有彩画;后室的后半部为御床,上置王建石雕坐像,南面刻有龙、狮及云纹。
中室为主室,系放置棺椁之所。棺床为须弥座式,皇帝的“龙体”经过这漫长的岁月早已不复存在了,而石制棺床倒是经年不朽。床头有石雕长明灯,灯体巨大,这盏灯当然也没能“长明”,永伴这位皇帝,留下的只有冰冷的石头。棺床两侧列置十二力士像,作抬扶棺床状;棺床东、西、南三面刻乐伎二十四人,其中舞蹈者两人,奏琵琶、筝、鼓、笙、笛、钹等乐器者二十二人,是一支完整的宫廷乐队。墓内这些雕塑艺术以及出土的玉大带、哀册、谥册,各种银器及铁猪、铁牛和墓室建筑结构,都是研究唐五代十国建筑、音乐、舞蹈、服饰的重要文物。
王建墓发掘于一九四二年,解放后国家多次进行修葺。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