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老区脱贫盼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2
第2版(要闻)
专栏:

老区脱贫盼政策
本报记者 颜世贵
江苏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方。当年这里的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每个县都有个烈士纪念碑。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革命老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但是,由于政策上的“一刀切”,加上能源奇缺,交通不便,人才不足,发展缓慢,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目前,全市尚有4个县财政倒挂;其中在18个乡镇中,还有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盐城市市长秦兆祯在向记者提供上述情况时,语调是低沉的。但是,这位崇明籍的市长,其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盐阜地区的农村优势是突出的。全区有300多万劳力,980万亩耕地,500多公里海岸线,520万亩滩涂,占全省滩涂面积的76.5%。著名的丹顶鹤和麋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就在其内。水产资源丰富,鳗鱼苗产量居全省首位。至于粮食、棉花、蚕茧、生猪等,则更加令人注目。
“现在的问题是,未能把现有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相反,有种种不合理的规定在制约着”。秦兆祯举例说,“比如棉花,去年在全国棉花下降的情况下增产增收,达到了292万担,占全省第一位。但能否让我们搞点深加工,比如纺成纱,织成布,印染,做成服装,再拿出去?可是不行,只准搞粗加工,尽管有180万担的消化能力,也只让消化120万担,其余都拿到别的地方去深加工了。这是不合理的。”
秦兆祯说:“在出口创汇留成上,也应有所区别,不能一般粗的政策。当然,不要像广东那样100%留成,也不要像现在地方上25%留成,能否50%留给老区?这样,我可以引进设备和技术,围绕我区劳力及农副产品的优势,来发展我们的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这位代表告诉记者,盐阜地区还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情况:老干部、老党员多,解放前的就有近8万人,这些人中生活有困难需补助的一年就要450万元;每年去部队当兵的3000多人,当兵期间每人700元的负担也需地方拿,回来还要安排工作;民办教师的比例大,占到教师队伍的54%,其工资也是地方出;还有拖欠国家的陈年老帐2亿多元,还要还本付息,这些沉重的包袱,只有通过发展生产,才能解决。
秦兆祯希望国家从减轻老区人民的负担考虑,粮食征购任务下降一点,棉花统的部分少一点,给以适当的扶持政策,同时增加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让老百姓多搞一些商品经济。现在与苏南一样,都按同一个起点,这是不利于老区摆脱贫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