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再造民魂 重振雄风——范曾在七届政协一次会议大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2
第3版(要闻)
专栏:

再造民魂 重振雄风
——范曾在七届政协一次会议大会上的发言
据英国《独立报》3月26日报道,“当李鹏昨天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作报告时,各位代表手头都有一份他的讲演稿,每当代表们翻过一页讲演稿,坐在人民大会堂楼上的外国外交官、记者和解放军军乐队都能感到一阵风”。同志们,我想,这是一阵起于青苹之末的微风,它正通过无数的信息传播工具磅礴于全中国、全世界,它必然成为我们时代的浩然雄风。每当我们翻开一页讲稿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在打开历史新的篇章,一种历史的使命感、民族命运的沉重感,就会深深地扣住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
同志们,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已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和世界各国共同生活于一个星球之上,大气、海洋、森林、沙漠对不同制度的国家一视同仁,由于军备无休止的竞赛,能源无节制的开采,大气和海洋的严重污染、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使我们的地球,这一叶在银河的孤舟,已是“漏船载酒泛中流”,全世界的危机感正笼罩着人类。
当今之世,一个绝对利己主义的人,将是国家的公害;而一个绝对利已主义的国家,将是世界的公害,每一个国家的当政者和人民,都对世界有无可推诿的责任,而对于中国,这种责任就更其重大,50年代杜鲁门曾不承认有一个红色的中国,这已成了历史的笑料,载入了世界的《笑林广记》。
作为人类的成员,我们对世界已有了危机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中国、对中华民族也应该有危机感,由于地大物博,自以为有吃不完的家底;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万物皆备于我;由于闭关自守,关起门来作皇帝;由于历史的惰性;由于内忧外患;由于民性的消沉,使我们可爱的祖国曾经遍体鳞伤,疮痍满目。
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警世危言,因为他们知道,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民族,只有深刻地剖析自己的缺陷,才能寻找到重新前进的起点,一个真正优秀的知识分子,真正卓越的艺术家,必定是桑梓之地的崇拜者,对故国土地深沉、执着的眷恋,使他们产生忧患难忘的情怀,为着这片土地,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为它直面人生,闻一多为它洒尽鲜血。50年前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并未过时,我们的祖国离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还十分遥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重点的转移,根本的是为了克服民族危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因此,今天,清茶一杯,小菜三碟,使我们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感到物质和精神上双重的欣慰,中国是一个钟鸣鼎食惯了的国家,我们今天应当提倡的不是暴食豪饮,而是卧薪尝胆。倒爷的富足,不能使我们看到民族的希望。我们整个民族还很清贫,离小康也还十分遥远。
在美国纽约,一位富可敌国的豪富,指着华尔街、百老汇、五十七街,问我观感如何?我内心一阵难言的隐痛,我不想指出那灯火辉煌的水晶世界之下的危机和丑恶,我只想快快赶回故国,赶回我祖祖辈辈为之歌、为之哭、为之生、为之死的土地,我深深感到紧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我要乘着自己年华方壮、鹈鳺未鸣的岁月,为祖国的振兴,竭尽我的绵力。
在新的时代,知识分子仅有忧思之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更加积极的参与、奉献意识,作为一个画家,我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本领,然而属于我的是一腔热血,一杆秃笔,最近,我已完成为建造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捐款300万元的工作,这笔款项对于中国的建设固然是沧海之一粟,微乎其微,而对于我个人,则实巳罄其所有,我不惜拿出了自己多年珍藏的作品,对此,有人说范曾是百万富翁,我不禁哑然失笑,别以为我是挥金陌上郎,我依然是一介寒士,物质对于我实在如烟云过眼,不具有过大的诱惑力。有人说,范曾收名买节,我看重视名节,本来是知识分子的美德,而美德大体是收买不到的;然而,国家和人民理解我,有一位街头陌生的工人在汽车上讲:“这次范曾可是来真格的啦”,这句评价,胜过给我一只大奖杯。
我经常扪心自问,对得起这个祖国和民族吗?当我们坐在辉煌的人大会堂,畅谈国是的时候,在云南前线猫耳洞中那些不到20岁的可爱战士正准备时刻为祖国捐躯,奉献他们宝贵的、还没有享受过人生欢乐的青春。1985年老山英雄报告团的战士们到南开大学作报告,当我将“青山不老,碧血长新”的大字送给英雄,并与他们拥抱的时候,全场为之感动,在那时,我深感民魂不死,几千人共同跳动着一颗热烈的爱国之心。有一位连指导员从云南前线寄来一封信,说他非常喜爱我的作品,我很快托人给他捎去一幅画,此事在他所在部队的3万官兵中传遍,一位师的政委给我带回一根铜手杖,那是由战士们用高射机枪的弹壳精心磨制而成的,也许他们以为我是位老画家吧,这一片拳拳的赤子之情,使我很多天心情无法平静,这根手杖至今悬挂在我的画室,教我清醒,催我有为,激我奋起,成了我灵魂的导师,愿天下父母之心,都深深地怀恋他们,这,才是民族的脊梁,民魂之所在。
什么是新时代的民魂,是失落感吗?是消极颓丧吗?是孤独寂寞吗?是自暴自弃、痛苦沉沦吗?是人生无常,及时行乐吗?我的朋友刘再复称这一切都是世纪末的感情。其实这些作为人类历史上精神上消极的尘垢,多次为中国的先贤先哲们所抛弃,鲁迅先生在他的名篇《孤独者》一文中描写的魏连殳(音书)由于政治与道德的沦丧,最后成为一个变态而丑陋的孤独者,他哀号、哭泣、宛如永夜中的狼嚎。我们决不要以腐朽为神奇,以为举起了什么“新潮”的旗帜,其实这朽烂的破旗正在时代的雄风中飘零为碎片。
民魂何在?是在孔子的“礼”吗?是在老子的“道”吗?是在释迦牟尼的“悟”吗?在这其中寻找真谛的,代有其人,也的确有不少积极的内容,早已化入我们民族心灵的底层,成为精神宝库中的瑰宝,然而,任何一种哲学、一种精神、一种魂魄,不经过时代的再造,就会失去它们的生命,因为新的时代在我们面前提出的课题是史所未见的、崭新的课题。我们无法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我们全民族都面临着深刻的思考和选择,而且,我们终能用最精粹的语言概括出我们希求再造的民魂是什么?鲁迅先生曾力图唤醒民魂,他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拚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新的时代必须用新的现代意识来武装我们全民族,譬如,我们应该在探求真理之中,提倡思辨和怀疑,反对盲从和迷信;譬如我们应用竞争的观念取代中庸的观念,在全社会的心态上应该歌颂强者、激励弱者、鞭答怠惰者;譬如我们应当提倡对真理的忠诚,唯真理是从;譬如我们应树立官为民仆,民为国主的思想;提倡和实现全民的、普遍的、深入生活一切领域的法制观念;提倡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意识;人际关系上提倡以爱取代恨,允许不同的世界观、信仰、思维方式、行动方式的并行不悖,以不逾越法律之雷池为准则,我们知道,要实现以上的每一条,都将费尽移山心力,足见民魂的再造和造山运动一样的艰难,唯其艰难,我们才必须努力去作。
同志们,今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缺乏浪漫主义气质,利己实用的民族,是衰败凋谢、可悲的民族,我对中华民族的崛起充满信心,诸位在座的委员们,你们自身辉煌的业绩,给了我坚定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中华大地,对我们是一片崇高的圣址,这儿埋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的欢乐和悲哀;也埋藏着我们少小时所心爱的一切,青年时的追求与梦想,忘掉这一切,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新时代的历史需要大家亲手去缔造,政治的透明度使每一个中国人有了参政议政的主体意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弃权票、反对票竟有历史上未见的破记录的69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正是人民的代表们对自身价值的进一步认识,我坚信一个由人民信赖、理解、监督的政权机构,将使中国在东方的大地上真正屹立,毫无愧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起于青苹之末的雄风,浩浩荡荡地刮吧,让十亿人共同写一篇惊风雨、泣鬼神、动天地、震人寰的“雄风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