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阿根廷加速私有化进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5
第7版(国际)
专栏:阿根廷通讯

阿根廷加速私有化进程
本报记者 李志明
阿根廷政府公共工程部最近连续与外国公司签订了将阿根廷航空公司和国家电信总局变为合资企业的意向书,国家海运公司私有化的谈判也在进行之中。这几个企业都曾经是排除在私有化进程之外的“禁区”。现在的做法表明,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之后,阿根廷政府下决心要在国营企业私有化方面迈出大步。
本届政府一九八三年就职时,全国共有三百五十三个国营企业,其中一百二十五个属于中央政府。政府的方针是减少国营企业的数量,将一些不必由政府经营的企业如饭馆、旅店等转为私有。
然而实际上,几年来阿根廷的私有化进程十分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内部认识不一致。虽然政府确定了私有化的方针,但仍然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卖掉赢利的企业,国家收入反而减少,而亏损企业则无人认购。他们还担心,国内资本敌不过国际资本,私有化将导致外国资本大举进入传统上由国家控制的领域,有损国家主权。另一个原因是,私有化遭到国营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企业官僚阶层的抵制。每个国营企业周围都有一批靠政府订单生存的供应商,他们极力反对私有化。
政府本身对私有化也曾提出过一些限制,如规定十三家直属公共工程部的大型企业不搞私有化。这十三家企业包括水、电、石油、电信、邮政、航空、海运、铁路等。政府想把这些关键企业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然而正是这些大型企业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财政赤字的百分之五十一来自这十三家企业。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政府也想过一些办法。起初政府想靠一个统管这十三家企业的董事会来改善经营,提高效率。后来又发布政令,允许私人资本从事某些过去为国家垄断的公用事业,试图以竞争来刺激国营企业改善经营。此外还作出过国营企业自负盈亏的决定等等。但看来这些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终于开始突破了“禁区”。
根据政府与外国公司签订的意向书,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瑞典、挪威、丹麦合营)将购买阿根廷航空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第一步先购百分之二十),将阿航变为合资企业。西班牙电话公司对阿根廷电信总局则采用扩大资本的方式,即由西班牙电话公司向阿方投资七点五亿美元,最终掌握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与此同时政府还宣布上述两家企业将出售各自百分之九的股份给本企业职工,这样阿根廷政府只掌握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这两个协议签订后,社会上总的反应良好。私人企业界认为,政府终于认真进行私有化,值得欢迎。一般市民最关心服务效率,对未来的新企业抱有希望。工会方面没有明显反对,主要关心合营后是否会大批裁员。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四月九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