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白拣的”收入知多少? 计划外消费资金流失渠道应堵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7
第4版(经济)
专栏:

“白拣的”收入知多少?
计划外消费资金流失渠道应堵死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靳尚农述评:个人消费资金的失控同集团购买力的膨胀一样,业已成为困扰我国正常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除了随着生产发展增加的工资以及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补贴等正当收入外,还有大量生产资金、国家和集体的资财通过不正当手段流入了个人腰包。这部分计划外消费资金对个人来说等于是“白拣的”。这部分资金是如何转化为个人消费资金的呢?粗粗罗列起来有如下六条“渠道”:
一是弄虚作假的虚盈奖。一些实行经济效益与工资总额挂钩和实行承包的企业,采取少列成本、不提折旧等手段,硬往利润中加“水”,像玩魔术那样把亏损变为盈利,把利润少变为利润多,从而多提工资或多发奖金。
二是越刮越大的回扣风。过去搞回扣是搞秘密的地下交易,现在有的工厂、商店已公开贴出告示,并且明码标价。湖北省某厂推销员公开说:“买我一台锅炉,给你回扣3000元。”北京某商店曾贴告示:购一万元的货,奖励本店购物券500元。买东西用的是国家的公款,而赚回来的回扣却落入了私人的腰包。
三是步步升温的送礼热。目前,有些地方开会或搞庆典活动,礼物的档次愈来愈高。
四是毫无顾忌乱发实物。动用公款为本单位职工“谋福利”的乱发实物之风,也是愈演愈烈。中央某外贸单位,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的4个月中,发给每个职工的实物有29种之多,价值近两千元,而向职工仅收了百把元。
五是偷天换日,化公为私。有些单位千方百计算计国家,不择手段损公肥私。湖北省某化工厂,以改革劳保服装发放办法为名,仅去年下半年就为每人发放四季服装7件。按规定,这个厂更换工作服仅能开支1.62万元,实际开支了43万多元,超过标准27倍。
六是名目繁多的大奖赛。近几年各种名目的作品奖、知识竞赛,还有这杯那杯的大奖赛,比比皆是。搞比赛本来是件好事,但幕后的交易,却往往是靠摊派、赞助组织者捞好处。
消费资金的计划外膨胀,不仅减少了国家财力、加剧了总需求同总供给的不平衡,而且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心灵,危害甚大。因此,应当采取坚决措施,把消费资金的“跑、冒、滴、漏”堵死。有关人士提出首先要充分发挥税务、工商、审计、银行、监察等部门的作用,加强经济监督,把国家该收的钱坚决收回来,把不该开支的款项坚决控制住;同时要完善法制,严肃财经纪律。结合改革,加快经济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尽可能多地堵塞漏洞。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要按党纪、政纪、国法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另外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思想教育,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保证国家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