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不见面的大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8
第3版(政文)
专栏:

不见面的大夫
樊云芳 董进
赵子义治愈了很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但是,患者还不知道赵大夫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第二次获得生命的小学生翁浩来信感谢“赵爷爷”。他弄错了,其实,应感谢的是“赵奶奶”。
赵子义是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二内科主任医生,本职工作已经够她忙的。可是,当病人慕名投书求医的时候,她是来者不拒认真回信,请患者寄来病历、化验单等资料,经过仔细研究,提出治疗方案。
对于不见面的病人,赵大夫绝不轻易开个处方完事。从1976年以来,她给来信求医的1800多个病人逐一建立了医疗档案,写了4800多封回信。这些病人分布在28个省、市、自治区。有时,她还要给患者寄药。家里的小木板都给她用来做寄药的箱子了。这些额外的琐碎事,经常使她忙到深夜。
她因证明左旋咪唑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特殊疗效,而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二等奖。此事见诸报端后,各地患者纷纷来信,请她解除痛苦。她成了义务医生。
也就在这一年,她先后4次住院,接受化疗。因为两年前她作了切除子宫癌的手术。化疗经常使她恶心、肚疼、腹泻。但她却利用这段时间,坐在病床上给数百名病人写了回信,整理了医疗档案。
如今,这位老军医办公室的文件柜里,放着按省分类的上百个卷宗,分别装着1800多名病人的医疗档案。在河南省的一个卷宗内,有获嘉县一个病人,在7年中跟赵子义通了25封信。赵子义在档案卡片上抄录他的血像数据多达1000个。这一张张精心抄录的卡片,浸透了赵大夫的深情和心血!
赵子义说:“请宣传单位千万不要把我写得多么了不起。其实,我的本事很有限。我虽然治愈了一部分病人,但是还有20%的病人,我无能为力。”赵大夫经常指着卷宗中照片上一个可爱的娃娃,心情沉重地说:“这个孩子向我求过医。我寄去治疗方案后,久不见回音,就去信随访。家长给我寄来了这张照片,告诉我,孩子已经不在了……”尽管如此,人们对赵大夫的热情仍再三称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