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希腊文物保护琐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9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腊文物保护琐记
俞再林
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希腊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智慧女神雅典娜金像、世界第六大奇迹太阳神阿波罗铜像、奥林匹克遗址和12米多高的万神之王宙斯神像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贵文物。
然而,这些文化古迹在岁月的长河中除了遭到战争破坏外,还一直受到日晒、风吹、雨淋和现代污染的侵蚀,已伤痕累累。为了保护文物,使之不再受到现代社会的污染和损坏,希腊政府近几年来拨款数千万美元,制定了修复雅典卫城的宏伟计划,希腊政府决定从去年起用4年时间把雅典的90多家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工厂迁往外地,用10年时间将首都绿化面积从现有的3%提高到22%。希腊政府认为,防止大气污染和绿化环境是保护文化古迹的有效措施。
希腊还规定,雅典卫城周围地区禁止各种车辆行驶,附近居民必须使用污染较小的燃料油。要求雅典的2万辆出租汽车使用无铅汽油,要求工业部门安装防污染设备。并且耗费巨资把卫城上受污染严重的6根女神像柱全部搬进装有特别空气调节系统和防污染设备的博物馆去陈列,而在原址上代之以复制品。
希腊一直把保护文物古迹看作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84年起,国家博物馆和文化古迹向国内观众免费开放,普通人参观各类博物馆和文化古迹的机会很多。“爱护文物人人有责”蔚然成风。笔者参观过希腊大多数名胜古迹,但从未发现古建筑物上或大理石柱上有“到此一游”的乱写乱刻的现象。烤玉米、烤栗子的个体经营者和小商贩遍布大街小巷,可他们从来不进入文化古迹区招揽生意,更没有单位和个人占用文化古迹区的建筑和土地。
文化考古及博物馆等单位是赔钱的部门,但得到旅游部门的资助。以旅游业养文物、博物馆事业,是希腊维持和发展这些部门的一项重要措施。
雅典卫城本世纪经历了两次重大修复,一次是在本世纪初卫城内的主体建筑巴特农神庙的许多部分被拆散重建,人们用1.5万个铁栓把大理石块固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又面临日晒雨淋的毁坏,需要修复。目前进行的是第二次修复工程,1983年已开始,分拯救和重建两个阶段,将耗资约2000万美元。预计,恢复雅典卫城本来面目的全部修复工程要到本世纪末才能竣工。
为了全面修复象征希腊民族和灿烂文化的雅典卫城,多年来希腊政府和人民还一直强烈要求外国归还流散的文物。正因为希腊重视文物保护,希腊的文物古迹成为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的一个传统内容,反过来为希腊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图为正在修复中的巴特农神庙 俞再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