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围绕“一九九二年”的话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21
第7版(国际)
专栏:

  围绕“一九九二年”的话题
  姚立
欧洲共同体将在1992年年底前建成“四流通”的内部统一大市场,正在引起各国的注意。一个拥有3.2亿人口,占有世界贸易总额40%的经济实体,取消一切非关税壁垒,其意义非同小可,目前,各方正在估量大市场的价值并加速调整对策,为这一重要年头的到来创造条件。
翻开西欧各国、美国、日本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报刊,“1992”这个数字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读者面前。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个普通的纪年标志,但对欧洲共同体12国来说,它将翻开历史新的一页,也就是最终实现1985年制定的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的一年;它标志着一个更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实体的再生。
内部统一大市场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召唤力?因为届时12国将取消一切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劳务、人员和资金的自由流通。这样一个拥有3.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2.6万亿美元、贸易量占世界总额40%的经济实体,真正实现内部统一大市场,其意义非同小可。对共同体内部也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欧共体委员会3月29日宣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证明,大市场的实现将使欧共体节省约3150亿美元的开支,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五六年中增长4.5%,消费品价格下降6%,失业人数(现为1600万人)减少200万……尽管都是预测数字,但这项历时两年的调查至少说明:统一大市场在经济上给欧共体带来巨大的利益,它将大大改变欧共体的面貌。
欧共体成立至今已走过了31年的历程,内部加紧了经济上的一体化,然而,长期以来,共同市场“不共同”的问题始终存在。各国关税虽在不断降低,但各种非关税障碍反而有所增加,在产品规格的转换上浪费了大量资金。正如欧共体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的科克菲尔德最近指出的那样,欧共体在内部贸易中,仅过境手续所需的直接费用就占商品价值的1.8%,而成员国间各种不同的规章制度又使产品成本增加2%。诸如此类的非关税壁垒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大大妨碍了欧共体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活力。现在,欧共体终于在通往统一大市场的道路上迈开了步伐,这无疑会使欧共体以新的竞争姿态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并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瑞士《周报》说,一个没有边界的欧洲是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事情。美国《纽约时报》预感到统一大市场将造成一个潜在的对手,它说,1992年以后欧共体的竞争潜力“比日本或亚洲‘四小’都可怕得多”,“统一的欧洲市场的这种挑战是令人吃惊的”。
当前,美国、日本等国企业界人士正在预测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前景、估量它的价值,他们都把眼光盯上了这个未来世界最大的市场。
许多美国企业正在加速制定开发欧洲市场的策略。美国在西欧国家直接投资或美欧合作经营的厂家正在迅速增长之中。日本企业更是早早地“安营扎寨”,在英国和西德,不少日本企业已在开工生产。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面对大市场的前景也表现出紧迫感,担心成为未来大市场的“局外人”,因而正积极争取使本国的法律适应统一大市场的新规定。
欧共体成员国的企业更是在集中地考虑如何适应大市场的新局面,一些西欧厂商正在加快改组,不同国家的企业加紧实施联合,“1992年”及其所代表的一切,犹如一副催化剂,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系列的反应。
欧共体为按期实现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已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今年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德洛尔计划”,使其在制度、政策和财政方面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切手段。
据悉,欧共体正组成多个法规委员会,对300种产业的规则进行修订,以资划一,废除各国的繁复的内部规定。
在今后几年中,实现欧共体的目标还有不少难题,但正如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先生所言,1992年欧共体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计划的实施已“不可逆转”。
可以相信,随着1992年的来临,西欧、美日等国的经济界将会出现更多的调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