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旺季不烂淡季不断 礼泉农民有了商品经济观念 运用“保鲜增值”办法自觉调节苹果市场供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22
第2版(经济)
专栏:

  旺季不烂淡季不断
  礼泉农民有了商品经济观念
  运用“保鲜增值”办法自觉调节苹果市场供求
本报西安电 记者景险峰述评:“七五”以来跃入全国苹果四大主产省行列的陕西省,礼泉、淳化、洛川等6个基地县的建设如今均具规模,其苹果年产量去年不仅突破全省总产量的一半,而且农民普遍掌握了储存保鲜的办法,来满足市场要求。特别是礼泉县的数万农民,对苹果的“保鲜增值”表现出强烈兴趣。
记者发现,西安农贸市场零售苹果的农民,大多是礼泉县人。他们告诉记者,过了春节,稍好一些的果子,每斤平均批发价都在1元左右浮动。差不多过上一个月,批发价提高1角钱。即使这样,贩果的农民仍有较大的赚头,每斤零售价1.2元到1.4元不等。陕西省经济界有识之士认为,礼泉山区的农民对生产的苹果“保鲜增值”,这表明他们开始萌生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记者认为,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
礼泉县果农的当家品种是“秦冠”,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在90%以上。“秦冠”苹果不仅雄居陕西之首,而且在全国优质农产品鉴评会上被评为全国一类果品。除了个大、抗病、优质、丰产、适应性强等优势外,“秦冠”最大的特点是耐贮藏。一般可存放8个月,仍保持味道甜脆。每年春节、“五一”前后投放市场,很有竞争能力。正因为如此,当地果农在每年10月下旬摘果季节,就象对特等鸡蛋一样精心侍弄,剔除个别碰伤、染病、有虫眼的果子,将好果利用当地的土窑洞、窑窖、地沟、渗井等简易的设施贮藏起来,放在春节以后陆续投放市场。做到了旺季不烂、淡季不断,活跃了城乡果品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