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科研单位也有“冷”企业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2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科技与经济“温差现象”讨论

  科研单位也有“冷”企业的
  赵宏光
这些天,我在北京一些企业采访,接触到的人对《人民日报》从2月22日开始的关于“科技与经济‘温差现象’的讨论”普遍感兴趣。但对“热心肠遇到冷面孔”的提法颇有微词。有的厂长说,报纸把科研单位说成“热心肠”,把企业说成“冷面孔”,事实不全是这样,我们“热”、他们“冷”的时候也不少。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厂长抱怨:一些科研部门不是一心一意为企业考虑。对经济效益好的技术成果,就自己搞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这叫“肥水不外流”吧。那些效益不怎么的,就“推广”给我们了。
某工厂的厂长说:有的科研单位要价太高。一些成果转让之前,还要先收一笔“入门费”。企业也没那么多钱呀!
采访中还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北京一家工厂花一笔转让费,从某研究所买来一项技术成果。厂里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因设计方面的问题,产品质量不过关,销售不出去,损失很大。当他们找到研究单位时,人家说,成果是获奖的项目,设计没问题。搞得不好是你们的事。这类问题屡见不鲜。它反映出双方的合作并没有深入下去,只停留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阶段。由此看来,为使双方更好地合作,除了需要逐步解决一些观念上的问题以外,还要选择一个能把双方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分配标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