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冶金部离休干部老有所为 咨询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2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冶金部离休干部老有所为
  咨询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
本报讯 冶金部重视发挥离休老同志作用,老干部咨询委员会老同志“老有所为”,几年来为冶金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冶金部老干部咨询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委员会下设四个组。分别由熟悉业务、资历较深、威望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司局级离休干部担任组长。参加咨询委员会的58名离休干部中,绝大多数从事冶金工业工作也有30多年的历史。
冶金部领导非常重视老同志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经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请他们出主意,当参谋。咨询委员会多次开会讨论部党组提出的《钢铁工业中长期规划》、《钢铁生产技术14条》等一些重要文件,提出修改意见。近几年召开的“全国冶金工作会议”,冶金部党组都邀请咨委会成员参加。老同志认真讨论,发表许多可供部领导决策参考的宝贵意见。部党组对咨委会的建议十分重视,及时批转有关部门,其中有不少建议已被采纳。
几年来,咨询委员会有2/3以上的老同志发挥特长,拾遗补缺,承担过部党组和各司局交办的任务。例如,接受部党组和有关司局交办的企业整顿验收、调整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财务检查、企业升级标准的制定、纪检工作中的专案调查、有关院校博士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答辩及技术职称的评审等多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咨询委员会老同志几年来共出差500余人次,深入调查研究,同基层干部座谈,探讨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写出调查报告143份。一位老同志参加造船钢鉴定会时,发现用某种钢材制造的一艘客货两用轮下海航行13年,船体腐蚀轻微,立即给部党组写了专题报告,建议对这种钢材进行研究。冶金部和国防科工委领导对此都很重视,批转有关部门研究。有位老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工业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谈我国铁钢比为什么高》的专题文章。他从本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经济对比、现实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如何降低铁钢比的方向性建议,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和各方面的重视。
咨询委员会的老同志还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积极参加编写部分党史、军史、地方史、冶金史和厂矿史的工作,有80%以上的老同志承担了写作任务,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章,分别在有关刊物上发表。14名老同志参加了《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编写工作,一些同志参与编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科学技术》等书籍。由12名老同志分别撰写的《冶金工业创业时期的领导方法与作风》、《关于宝钢工程停缓建阶段的回忆》等16篇文章,已在《中国冶金史料》上发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