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学生的聪明与愚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2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学生的聪明与愚笨
根据学习成绩的优劣,把学生分类排队,分出“优等生”和“双差生”,优者被视为“聪明”,差者则被看作“愚笨”。这种现象目前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其结果,后患无穷。一方面使大部分“双差生”心理上受到极大损伤,失去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使“聪明”者易于形成狂妄自信,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性格。
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能对学生的智力作出判断呢?没有!至少目前还没有!据我28年的教学实践,可以举出一系列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一):一般人都认为数学好的人都很聪明,其实不尽然。我曾教过这样两个学生:一个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一名,另一个是倒数第一名,他们同时向我学习下中国象棋,没想到差等生比优等生进步快。数学和象棋可说同属一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怎么他俩在数学和象棋上会各有优势呢?
例(二):一个中下等生,学习成绩总是60多分,但课外知识很丰富。特别是他的号召力很强,全班同学都听他的。就是这个学生初中勉强毕业后,进厂没几年,先当班长,而后入了党,当了车间主任。他把车间治理得井井有条,月月超产。
例(三):一个女孩子很漂亮,很勤劳,但数学至多能得60分。可是,这孩子在家里,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美化环境、对外交往、乃至支配全家经济开支,头头是道。每次班里搞活动,班委们都自动靠边站,从采购物品、布置教室到大会议程,每个细节都由她一人包下,连老师都无从下手。
例(四):一个所谓的尖子生,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劳动观点,他所有的聪明和才能都集中在一个方面——会读书。高考没能考取名牌大学,只考取了天津××学院,报到一个月就失踪了,50多天后尸体才从海河里漂出来。
以上实例说明,学生的智力和才能表现在生活、生产、劳动、学习、创造、语言、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空间想象能力等多方面。一般说,人只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显出优势。只用学习成绩的优劣给学生作出聪明或愚笨的结论,那不是培养人才,分明是扼杀人才。
西德多数青年对上大学热情不高,但每个人都接受职业教育,都能学到一技之长。英国拥有63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但近年来经济萧条。日本战后的国策是全力抓小学教育,到目前为止日本虽然只有三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但是日本的劳动大军素质高,才使日本有今天的经济发展速度。迄今在中国还没有出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劳动大军的素质也很低,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紧迫性。
(摘自《人民教育》第3期
王祥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